12月15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十三五’期間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介紹“十三五”期間制造業轉型升級情況。

  會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于海田介紹,山東加快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數字賦能逐漸形成先發優勢。山東企業創新載體建設不斷加強,累計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53家,國家工業設計中心24家,培育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5家,認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581家。山東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技術創新體系,每年推動實施省級技術創新項目4000項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比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2019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1%,預計今年將達到45%左右。

  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的重大關鍵技術實現突破,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前置前驅8擋自動變速器(8AT)等關鍵技術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康平納獲批建設全國唯一的先進印染技術制造業創新中心。今年,濰柴發布了全球首款熱效率突破50%的13L柴油發動機,具備了量產能力,成為全球柴油發動機行業的翹楚。

  與此同時,山東不斷加快建設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累計開通5G基站5.1萬個,實現全省16市城區5G網絡全覆蓋。目前,山東軟件產業綜合實力躋身國內第一梯隊,2019年實現軟件業務收入5506億元,濟南、青島被命名為“中國軟件名城”。

  另外,山東還開展了“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行動,“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成為國家首批十大“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施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動計劃、智能制造“1+N”帶動提升工程,培育省級及以上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149個,帶動建成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和智慧園區。《中國智能化發展指數報告(2019)》顯示:山東智能化發展指數67.20,位居全國第6位,其中,智能制造指數居全國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