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我國博物館領域的“金字招牌”,是衡量一個地區和一座城市文博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標識,對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增進百姓福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日前,由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組織開展的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正式對外公布了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淄博共有12家博物館獲評。

  其中,齊文化博物院和淄博市陶瓷博物館一同斬獲國家一級博物館稱號。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一稱號彌補了多年以來淄博市缺少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遺憾。

  記者注意到,除上述兩家博物館晉升為“國家一級館”外,淄博還有10家博物館館分別得到晉升,它們分別是:蒲松齡紀念館、淄博市淄川區三順民俗博物館此次被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淄川博物館、沂源博物館、高青縣博物館、淄博市淄川區寅瑄鄉愁博物館、山東百年課本博物館、臨淄大順世界錢幣博物館、高青玉明民俗博物館、淄博市在堂魚盤藝術博物館等8家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等。

  一眾“晉升”中,躋身國家一級博物館序列的齊文化博物院和淄博市陶瓷博物館無疑是一個耀眼的存在。

  畢竟,國家一級博物館含金量十足。

  根據國家文物局的規定,博物館定級評估涉及博物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建設、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多個方面,是一種綜合性評價,從高到低劃分為三個等級,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是最高等級,也是中國博物館領域的“金字招牌”,也是對博物館建設和管理的最高評價。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累計有一級博物館204家,僅占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總數的16.7%。

  而此次,齊文化博物院和淄博市陶瓷博物館雙雙斬獲國家一級博物館稱號也是對上述兩大博物館含金量的回應。

  以此次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的齊文化博物院為例,記者采訪獲悉,2020年初,國家文物局新公布實施了《國家文物局關于公布實施<博物館定級評估辦法>等文件的決定》。彼時,齊文化博物院第一時間召開動員大會,成立專門工作小組,院長馬國慶親自掛帥。

  馬國慶說,齊文化博物院作為山東省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在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功能配套等方面已經具備了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基礎條件。同時,齊文化博物院多元特色的藏品體系、深入的科研水平、質量優異的陳列展覽、豐富多彩的社教活動和文化傳播實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創建提供了優質的保障。特別是通過積極開拓對外文化交流新渠道,以蹴鞠為媒,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打造了文化傳播品牌,提高了國際影響力。

  “創則必成,戰則必勝。”齊文化博物院上述專門工作小組一名人士表示。

  時隔數月之后,喜訊傳來。

  對此,從事齊文化研究多年的馬國慶表示,他對本次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感到很欣慰,“本次獲評也標志著齊文化博物院的基礎建設和管理、展覽及影響等邁入國內博物館行業的最高水平行列。這也是齊文化博物院開展‘思想大解放、作風大轉變、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落實活動的重要成果。”

  有此感受的,還有淄博市陶瓷博物館方面。

  公開資料顯示:淄博市陶瓷博物館位于淄博市文化中心,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的20000平方米,20余個展廳,收藏、展示古今中外陶瓷、琉璃等精品25000余件(套),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山東省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和淄博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8年9月,淄博市陶瓷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2020年12月,淄博市陶瓷博物館新館與齊文化博物院一起,實現“十三五”跨入國家一級博物館行列的序列。

  據中國博物館協會負責人介紹,從分省情況看,山東省、江蘇省、廣東省、江西省、河南省在本次評估中通過定級的博物館數量較多,分別達到99家、40家、39家、38家和26家,位居全國前列。與現有定級博物館數據合并統計,山東省、廣東省、浙江省將成為全國擁有定級博物館數量較多的省份,分別擁有定級博物館127家、84家和76家;北京市和山東省將成為全國擁有一級博物館數量較多的省份,均擁有18家一級博物館。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