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慶斌
12月29日上午,濟南軌道交通2號線通車活動在彭家莊站舉行。2號線途經槐蔭區、市中區、天橋區、歷下區、高新區、歷城區,貫穿中心城區,通車后與1號線、3號線構筑“一橫兩縱”的“H”型網絡格局。2號線的通車標志著濟南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一期建設規劃完美收官。

跨越濟南六區設站19座
貫穿濟南東西的交通大動脈
2號線是濟南第一條貫穿中心城區的東西向市域快線,西起王府莊站,沿劉長山路—臘山北路—張莊路—堤口路—北園大街—七里堡路—祝舜路—西周南路—飛躍大道走行,東至彭家莊站,長約36.4公里,途經槐蔭區、市中區、天橋區、歷下區、高新區、歷城區,連接臘山片區、西部新城核心區、老城區、高新區及唐冶新城等重點區域,對加強東西部交通聯系、支撐城市空間發展、優化城市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2號線設車站19座,分別為王府莊站、臘山南站、臘山站、二環西路站、老屯站、八里橋站、益康路站、濟南站北站、濟濼路站、生產路站、北園站、歷山路站、七里堡站、祝甸站、八澗堡站、姜家莊站、鳳凰路站、鮑山站、彭家莊站,其中,彭家莊站為高架站,其余18座均為地下站。與此同時,2號線西端設王府莊車輛段,中部設姜家莊停車場。

2號線作為濟南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一期建設規劃的收官之作,開通后可實現與1號線、3號線換乘,構筑一橫兩縱的“H”型網絡格局,實現從單一線路運營到初步成網的重大跨越。至此,濟南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一期建設規劃全面落地。
2號線試運營后,可與1號線在王府莊站平行換乘,與3號線在八澗堡站實現“L”型換乘;屆時,濟南軌道交通將搭建起濟南西站、濟南長途汽車站、濟南東站的互聯互通橋梁,實現便捷換乘,城市內外交通將更加通達。
列車全自動運行
嚴格按照規定空載試運行3個月
據悉,2號線采用國內領先的新一代國產自主化GoA4等級全自動運行系統,列車與信號、通信、綜合監控、站臺門等系統深度集成,列車喚醒、自檢、出庫、區間運行、到站停車、開關門、折返、回庫、休眠及洗車等全過程高度自動化,列車運行狀態實時上傳地面控制中心,安全與效率顯著提升,是我省第一條全自動運行地鐵線路,同時也是目前國內外自動化等級最高的地鐵系統。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應在項目工程驗收合格后組織為期不少于3個月的空載試運行。2號線試運行期間,不對外開放,不載客運行。
空載試運行的主要目的,是在投入運營之前保證設備系統之間、人與設備系統之間充分磨合,提升設備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鍛煉崗位人員的業務技能和故障應急處理能力,充分調試全自動運行系統,為正式載客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堅持科技引領
濟南首座智慧車站—八澗堡站將亮相
八澗堡站作為濟南智慧地鐵的示范站,采取邊緣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智慧元素,除了延續提升1、3號線的人臉識別外,還將呈現出一系列具備科技感的場景。如在站臺門上方的高清屏實時動態顯示候車時間、車廂擁擠度、公共媒體等信息,指導乘客選擇合適車廂,提升乘客出行體驗;借助激光雷達和邊緣計算技術,提升站臺門和列車門之間的間隙安全防護能力,實現間隙夾人夾物檢測,保證行車及乘客安全;智慧安防實現安檢、CCTV、門禁、室內入侵等系統數據的全息感知、全景管控、智能分析、應急聯動等功能進化,從而提升車站安全、高效、精準、便捷、可靠的智慧能力。

據了解,濟南軌道交通集團將持續致力于智慧地鐵的應用創新,擬在2021年研發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車站智慧大腦”,打造設備感知、故障診斷、健康管理、遠程運維等功能,全面提升智慧化等級,向運營安全保障、服務水平提升、全息智能感知、自動運維決策等方向發展。
“濟脈通衢” 講述濟南故事
公共藝術品融入車站設計
2號線作為串聯濟南山、水、城、市的主干線,各站點公共藝術品設計圍繞“濟脈通衢”主題,“濟”指濟南,也是由古水名—濟水而來,象征著濟南文化的源遠流長;“脈”代表2號線是連接濟南東西的交通大動脈,同時“脈”字有水流、文脈等含義,代表著齊魯文化一脈相承。
2號線設置公共藝術品的車站共計12個(詳見稿件:打卡濟南地鐵2號線12個特色車站:穿越古今文化,還原泉城記憶),通過時尚、先進、個性的藝術表達形式,記錄泉城印記,講述濟南城市故事,為市民帶來獨具地鐵特色的藝術盛宴,展示城市形象,傳播地域歷史文化,努力滿足市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
與此同時,2號線列車設計也兼具三大濟南元素,因2號線走向與黃河、小清河方向趨同,取“河脈黃”為線路色,穩重大氣;擋風扶手是荷花;車身腰帶是奧體中心主體結構造型。此外,2號線“河脈黃”的線路色,還與1號線“丁香紫”、3號線“智慧藍”形成互補關系,便于線路識別。

攻克最難“寶長區間”
科學謀劃有序遷改,多措并舉保障如期通車
自軌道交通2號線開工以來,在濟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各市直部門及轄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參建單位和廣大建設者攻堅克難、實干擔當,全力保障2號線如期通車。
春節期間,3000余人堅守工地連續作業。受疫情影響,混凝土等材料供應和渣土外運嚴重受限,全線充分利用儲備資源、調整工序,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施工推進的影響。節后,2號線積極響應省、市關于復工復產的相關要求,在保障疫情防控安全平穩的前提下,快速補充施工人員10000余名,2月中旬即實現100%復工,3月上旬施工人員達到15000余名,各作業面全飽和施工。疫情最嚴峻的1-4月份,全線完成鋼筋綁扎32000噸,區間掘進5720米,單線區間貫通14個,為2020年通車決勝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2號線區間掘進共下穿建構筑物116處,其中鐵路、橋梁、住宅樓等一、二級重大風險源42處,安全管控難度極大,施工過程中通過嚴卡標準、周密監測、24小時值班、桌面推演應急處置,保障2號線施工期間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2號線站點多位于人口密集的老城區,面臨管線錯綜復雜、交通導改疏解難、征地拆遷范圍廣的難題,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少擋一米是一米,少圍一天是一天”“征拆服務片區整體規劃”的理念,完成管線遷改53.9萬米,交通導改42次,拆除房屋19.5萬平方米,有力保證了工程建設的連續高效推進。
濟南地質復雜,2號線施工難度全國罕見,全線不良地質區間達20余公里,富水巖層、敏感淤泥、軟硬不均、孤石夾雜、高強硬巖,特別是北園大街沿線,長生區間穿越了黏人的敏感淤泥地層,寶長區間攻克了180MPa硬巖和夾雜孤石,在開倉換刀2400把、盾構掘進372個日夜后,于2020年10月8日實現洞通暨全線貫通。此后,一鼓作氣完成“軌通”“電通”、全線啟動“聯調聯試”。全線一次性驗收合格率100%,充分展示了拼搏進取、勇爭一流的奮斗精神,成為新時代濟南跨越趕超、強勢崛起的生動寫照。
2號線通車標志著濟南城市軌道交通一期建設規劃完美收官;10月9日,包含6個項目,約160公里的二期建設規劃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并陸續啟動實施,全面打響了濟南軌道交通建設的全新戰役。濟南地鐵人將不忘初心使命,牢記重任在肩,勇于實干擔當,持續發揚濟南地鐵人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頑強作風和鐵軍精神,為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