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凌晨四點,德州氣溫低至零下21攝氏度。

  整個城市還在沉睡中,德州黑馬農(nóng)副產(chǎn)品批發(fā)市場內(nèi)已是燈火通明、人頭攢動。“今天白菜沒凍著品相好。”“ 卸貨啦!” “西紅柿多少錢?”……市場內(nèi)吆喝聲、腳步聲、問價聲、鳴笛聲,匆忙而不凌亂。卸貨、裝貨、稱重、交易……各類蔬菜從東西南北聚集在這里,又被送往四面八方與千家萬戶。

  在市場的一角,蓮藕商戶王玉貴和宋明云夫妻倆已經(jīng)工作了兩個小時,與很多白手起家的蔬菜批發(fā)戶不一樣,王玉貴是子承父業(yè),小夫妻倆剛30歲出頭,已經(jīng)干了將近10個年頭,在眾多商戶中稍顯稚嫩,但干起活來很是麻利。“這是個辛苦活,很多年輕人堅持不住就不干了。”宋明云一邊熟練地刷藕、剔除藕跟,一邊向記者介紹著。

  刷藕的水是熱的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宋明云笑著說:你試一試。記者打手一試,冰的,水池子邊角處還結(jié)了冰,尤其在這個溫度下,手一直泡在水里,沒多久就凍透,而宋明云每日至少要刷1000斤。

  每日下午兩點去周邊縣城拉藕,六點返回,第二天凌晨兩點起床,銷售至中午十一點,這就是夫妻倆的時間表。“我丈夫比我辛苦,一個人拉藕售藕連軸轉(zhuǎn),等八點后批發(fā)商販少了,就讓他去車上瞇一會。”

  面對寒潮,小兩口也為對方多加衣服。“今天溫度極低,我穿了兩件毛衣、一件保暖,帶了兩副線手套、一副膠皮手套,還貼了6、7個暖寶寶。” 宋明云笑著說,人要保暖,蔬菜也要保溫。

  德州黑馬農(nóng)貿(mào)市場在黑馬農(nóng)貿(mào)市場幾乎看不到蔬菜的影子,放眼望去全是厚厚的毯子、被子。為了防止菜品凍壞,菜販們用厚厚的棉被蓋住,只留少量的樣品在外面,以保證賣相和品質(zhì)。“辛苦拉回來的菜,大家可珍惜著呢。” 剛剛送貨回來的王玉貴告訴記者。

  采訪間隙,有不少老顧客光顧買藕,大多數(shù)是周邊超市或者蔬菜店,有時夫妻倆還要根據(jù)客商的要求送貨上門。

  在這里,王玉貴和宋明云夫妻倆只是眾多蔬菜商戶中的一家,嚴(yán)寒下的堅守雖是為了生活,也更是為了保障市民菜籃子充足。

  (來源: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