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濟南的經濟成績單令人振奮。2021年,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濟南有信心也有底氣在經濟方面實現新的突破。1月7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順利召開。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推進工業強市戰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2021年,濟南經濟將通過一系列舉措大跨步邁上新層次。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濟南的經濟成績單令人振奮。2021年,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濟南有信心也有底氣在經濟方面實現新的突破。1月7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順利召開。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推進工業強市戰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2021年,濟南經濟將通過一系列舉措大跨步邁上新層次。
高水平推進新 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
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提出為濟南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也將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奠定堅實基礎。圍繞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濟南將高水平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盡快完成起步區發展規劃編制和報批,高水平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各類專項規劃和重點區域城市設計。通過中科新經濟科創園、綠地國際博覽城會展中心、綠色建設產業園等重點載體建設推動智能制造、數字經濟、高端會展等產業集群集聚發展。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便利的交通是基礎。2021年,濟南將加快“三隧一橋”跨河通道建設,確保濟濼路穿黃隧道、鳳凰黃河大橋建成通車。
黃河從西向東奔流入海,沿河城市以河相連。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牢固了沿黃城市的聯系和紐帶。濟南將充分發揮濟南陸海統籌戰略支點作用,立足基礎優勢,深化與沿黃城市在生態保護、科技創新、產業協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聯動。在生態保護方面,濟南提出具體措施,打造黃河綠色生態走廊,規劃建設黃河兩岸防護林、沿黃公園,打造183公里黃河生態風貌帶。
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推進勢必助力省會昂起發展龍頭,以此輻射帶動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具體來說,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將繼續加快,公共服務和政策資源深入共享互通,加快實現社?!耙豢ㄍā薄⒐粌灮莼ネǖ裙卜找惑w化。
聚力工業強市 智能制造項目提上日程
2021年,工業發展繼續為濟南經濟提供強大助推力。聚焦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產業,濟南將加快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智慧新能源整車工廠等重大項目建設。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加快打造齊魯國際生命科學城,在抗腫瘤藥物、醫美抗衰、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特醫食品、中醫中藥、醫療器械等六大領域,招引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產業繼續“特精高”路線,依托泰山鋼鐵建設不銹鋼產業生態圈。
在加快壯大高端前沿產業方面,算谷科技園、算谷產業園、空天信息產業園、量子通信“齊魯干線”等重點項目建設將為濟南培育前沿科技、未來產業提供基礎。濟南還將積極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5G網絡、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將加快布局建設。人工智能島、華為三大創新中心、百度“一基地兩平臺三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將加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產業發展。國際內陸港等物流基礎設施、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將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
優化工業發展環境將為工業強市提供更為自由的成長沃土。濟南將大力實施工業投資倍增三年行動計劃,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均增長20%以上。各類資源要素向工業傾斜,合理劃定工業用地保障“紅線”。一系列行動將為制造業降本減負,助力企業“輕裝上陣”、提質增效。
實行彈性停車收費 有望緩解停車壓力
城市經濟發展帶動城市空間品質提升。換言之,經濟發展帶給市民直觀感受是家園更加美好,城市更加宜居。此前,濟南已經勾畫出“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城市發展新格局,2021年也將為此繼續以高水平規劃引領,盡快完成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
2021年,濟南基礎建設將實現繼續跨越?,F代化交通體系進一步優化,軌道交通6號線、8號線一期將開工建設,至濟陽(先行區)有軌電車也將加快推進速度。濟鄭、濟萊高鐵,濟青中線、濟南至高青、京臺高速濟南至泰安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設,開工濟濱、濟棗高鐵同時啟動旅游路東延、省道103改造提升工程。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也將繼續推進。
同時,濟南將積極推進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開行歐亞班列600列以上,加快小清河復航及濟南港建設,強化與省內各港口及天津港、黃驊港等互聯互通與全面合作,加強同沿海沿邊地區一體化通關協作,新增國際貨運航線5條左右。
城市治理也將下“繡花”功夫,做好城市家具保潔、綠化亮化美化、“三高”沿線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實行彈性停車收費和共享停車模式,有望緩解停車壓力。濟南還將提升城市生態宜居水平,推進大千佛山片區綠道互聯互通、大明湖—護城河游覽步道貫通工程,實施千佛山北廣場和佛慧山開元寺入口生態景觀提升工程。
一系列民生舉措也將讓市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濟南將繼續穩定和擴大就業,推進“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確保就業扶持政策兌現到位,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完善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濟南還將全面完成住房租賃市場試點任務,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培育發展10家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重點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