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威海市交通運輸局二級調研員王令勇介紹了威海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有關情況。通過2018年至2020年開展的“四好農村路”三年集中攻堅行動,威海市農村公路的技術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截至2020年底,威海市共有農村公路5976公里,所有自然村全部通公路,縣道和鄉道三級路以上比例已經超過90%,農村公路列養率保持100%,基本建成了體制機制順暢、結構科學合理、組織集約高效、能力總體適應、技術先進適用、安全保障有力、生態環境友好的農村公路交通服務體系。下一步威海要將農村公路工作的重點由建設層面逐步轉移到加強管理養護層面,通過推行路長制開展部門協作,加強農村公路路產路權保護,通過開展大中小修工程及強化日常養護,保持農村公路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

  到2022年,威海將基本建立權責清晰、齊抓共管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機制,形成財政投入職責明確、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格局。全市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年均大中小修及改建工程比例不低于9%,中等及以上農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0%,農村公路治理能力明顯提高,通行條件和路域環境明顯提升,治理體系初步形成。

  完善管理養護體制。威海主要將目前各區市和開發區對農村公路的不同管養形式進行統一,實現“縣道縣管、鄉村道鄉村管”,并由鎮街政府明確專人負責指導和組織村委做好村道管護,同時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強化管理養護資金保障。主要對農村公路管護資金籌措的主體和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工程的資金來源進行了明確,對日常養護資金進行了細化規定。同時鼓勵探索創新農村公路投融資形式,建立“政府主導、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投資長效機制,多方面、多渠道籌措資金,用于保障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到位。

  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威海主要從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兩方面對路長制進行了初步明確。組織架構方面決定設立縣、鄉、村道路長及相應的辦事機構—路長制辦公室,實行各級路長對總路長負責、下級路長對上級路長負責和部門分工負責的路長責任分工制度;運行機制方面明確各地方交通部門組織實施、協調推動路長制,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落實,相關職能部門進行高效協作,共同推進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

  建立管護長效機制,威海推進養護市場化改革,建立“縣為主體、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農村公路養護工作機制,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將農村公路日常養護交由第三方公司實施;加強安全和信用管理,保障農村公路設施完善、通行安全,并構建以質量為核心的養護信用評價機制;強化法制和信息化建設,建立農村公路路產保護機制,推進“農村公路+”等多元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