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0.6億元!在國家統計局確認這一數字的時候,大眾日報記者姜斌正在深圳的潮汕牛肉火鍋店采訪,他一路從山東南下,采訪“陽信牛”走上粵港澳大灣區市民餐桌的全鏈條。
1月20日,記者從山東省統計局獲悉,2020年,山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成為全國首個農業總產值過萬億元的省份。其中,種植業產值5168.4億元,林業產值214.2億元,牧業產值2571.9億元,漁業產值1432.1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804.1億元。
這些數字沉甸甸的,讓姜斌感覺“此次南方采訪更多了一些分量”。相較于“過萬億”這個數字,天南海北的中國人可能感受更加直觀。
“一天不見魯Q車,阿拉吃菜就犯愁。”上海人念叨這句話20多年,“北壽光南蘭陵”承擔了大江南北大量蔬菜供應,平均每分鐘就有8000多公斤蔬菜從壽光市銷往海內外;康師傅、盼盼、統一等知名食品企業山東建廠,龍大、魯花、得利斯等山東品牌走俏市場。
山東農業大省形象深入人心。
“山東的菜都在地里長著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這句話震撼人心、溫暖全國,體現了山東農業大省的責任和擔當。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體制改革科技下鄉,山東動作頻頻。
能種地、會種地、種好地,這讓山東以約占全國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產約占全國8%的糧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產品。
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山東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6年的61.8%提高到目前的64.56%,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8%,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7.85%,高于全國近17個百分點。汶上縣高標準農田占耕地八成以上,萊州登海種業夏玉米多次創下高產紀錄,壽光大棚蔬菜種植技術7次迭代遍及20多個省區市。
此外,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品牌建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山東一系列農業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為農業現代化之路提供強力支撐。全省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達3萬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有22.4萬家,率先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
山東糧食產量連續7年超千億斤,這讓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豐富多彩。新泰市退休職工賈蘭說,“現在想吃什么菜,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追蹤溯源、綠色食品標志一應俱全,吃得健康安全,才有生活質量。”
“跨過萬億,是對山東農業大省的肯定,也是向農業強省跨越的助力。”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褚瑞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