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大眾日報記者 王志浩 劉春德
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只有袁隆平爺爺可以說我胖”,這本來是作為“你長胖了”這句讓人尷尬的問候的回應,但從中可以看出網友對袁隆平院士的尊重和作為農業大國人民衣食無憂的自豪。

但是,我們發現,對于廣大網友這一年長的肉,山東恐怕也“難辭其咎”:1月20日,經國家統計局確認,2020年山東農業總產值在全國率先邁上萬億元新臺階。
10190.6億元,這樣巨大的數額,山東農業為我們做了怎樣一桌大餐?


首先上桌的是五谷雜糧。大米、小米、饅頭,甚至“臘八節”喝的臘八粥,都離不開種植業的發展。2020年山東糧食生產連年穩產豐收,總產量達到5446.8萬噸,比上年增長1.7%,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為全國糧食豐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接著,品種豐富,品質新鮮的蔬菜被端上餐桌。濰坊蘿卜、章丘大蔥等農產品馳名全國,奶湯蒲菜、酥鍋等菜品惹人垂涎,這都離不開蔬菜生產的增產豐收。山東全年蔬菜播種面積2231.0萬畝,比上年增加35.0萬畝,增長1.6%;畝產3780.7公斤,增加55.7公斤,增長1.5%;蔬菜總產量8434.7萬噸,增加253.6萬噸,增長3.1%。蔬菜產量連續6年超過8000萬噸,多年穩居全國第一。


一桌大餐當然少不了葷菜、“硬菜”。把子肉、壇子肉、羊湯、黃燜雞……提起山東的這些“硬菜”,誰都得流著口水豎起大拇指。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生豬生產穩定恢復和家禽生產持續增長。年末全省生豬存欄2933.9萬頭,比上年末增加757.4萬頭,增長34.8%。全年生豬出欄3344.8萬頭,比上年增加168.4萬頭,增長5.3%。年末家禽存欄83642.4萬只,全年出欄252670.8萬只,分別比上年增長6.5%和9.5%。全年肉類總產量721.8萬噸,比上年增加23.2萬噸,增長3.3%。


活蹦亂跳的魚蝦和個大肉肥的蛤蜊、海蠣子當然也不能缺席。山東作為沿海省份,魚蝦蟹不僅是招待外地朋友的必備菜肴,也是日常生活的餐桌佳品。去年上半年全省水產品生產向好發展,前三季度漁業加快發展,全年水產品總產量增速實現由負轉正,達到790.2萬噸,增長1.1%左右,增幅比上年提高5.4個百分點。
這樣一桌“大餐”,有肉有菜,有海鮮有主食,琳瑯滿目,香氣四溢,這又怎能怪“干飯人”們衣帶漸“緊”?不過這種“胖”是扎扎實實的“幸福肥”,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底氣,是端穩中國飯碗的定力。我們期待著,新的一年,這桌“齊魯大餐”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