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及“十四五”規劃的有關情況。記者獲悉,五年來,濟南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優良天數比例達到62%,較2015年增加13.8個百分點,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2020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改善42.7%,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較2015年改善34.7%,優良天數比例達到62%,較2015年增加13.8個百分點,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重污染天數減少22天,全年沒有出現嚴重污染天氣。

按照“十三五”規劃要求,濟南狠抓清潔取暖改造、工業結構調整、揚塵和移動源污染整治、重污染天氣應對等重點工作。累計完成978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15臺生物質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275家企業無組織排放整治。2017年以來共完成7656家“散亂污”企業排查整治;強力推進東部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累計完成搬遷改造81家。全面啟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改造點位1748個。累計報廢老舊柴油車3.8萬余輛,兌付補貼資金5.57億元,監督抽測在用車39.1萬輛;2019年發出全省第一張非道路移動機械環?!吧矸葑C”,全年核發環保號碼12192個。嚴格落實施工工地“四個一律”和“六個百分百”要求,明確源頭管控“五不開工”和過程管理“十不放過”。建設智慧環保平臺,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匯聚,建成生態環境數據資源中心;創新非現場監管模式,全國首創出租車走航監測系統,率先建成綠色無源企業環保電量監控系統,完成市域范圍內1700個固定微站建設,建成全省首個大氣顆粒物在線源解析移動平臺,進一步提高大氣環境監測時空分辨率,提升環境監管智慧化和精細化水平。在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過程中,市紀委監委跟進督導,聯合市生態環境局開展“保藍天、看濟南”專項監督檢查,有力促進了各項措施的落實落細,相關做法受到上級部門的肯定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