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關于2020年第四季度全省城市建設揚塵治理工作情況的通報》。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城市和縣城規劃區,規模以上房屋建筑工地8186個、工期超過3個月的市政工地734個,全面落實揚塵治理“六項措施”;規模以上房屋建筑拆除工地166個,全面落實揚塵治理“五項措施”。全省核準渣土運輸企業1937家,渣土車共計34330臺,全部實現密閉運輸,其中33145臺安裝GPS系統,安裝率96.5%。全省城市及縣城快速路、主次干道保潔面積57890萬平方米,機掃率、灑水率達到96%以上,深度保潔率達到70%以上;城市及縣城支路、慢車道、人行道保潔面積23813萬平方米,機掃率、灑水率達到78%以上。

  其中,在工地施工揚塵防治方面,各地健全揚塵防治標準體系,完善揚塵防控工作機制,加強日常監管和考核評價,加大處罰和信用懲戒力度,確保揚塵防控措施落實到位。濟南市依托智慧工地綜合監控平臺,推行揚塵網格化分級管理,創新公眾“揚塵隨手拍”社會監督機制,將揚塵污染納入信用懲戒,提高違法違規企業的失信成本。煙臺市建立“五位一體”新機制,使揚塵治理由主管部門督導向企業主體主動作為轉變,將揚塵防治考核成果做為評先選優的重要指標。威海市對建設工地開展專項執法檢查,對違規企業綜合運用通報批評、停工整改、信用懲戒、限制招標等措施,加大整治力度。日照市印發《日照市建筑工程揚塵污染防治管理細則(試行)》《日照市主城區重點工程駐場幫扶工作方案》,創新防控措施、完善管理制度。菏澤市與施工企業簽訂建設揚塵治理誠信承諾書,通過信用中國(山東菏澤)平臺向社會公示違法失信行為,提高揚塵污染違法成本。棗莊市召開揚塵治理暨智慧工地建設推進會,集中推廣揚塵治理方面的先進經驗,為安全文明施工和揚塵治理樹立示范標桿。

  同時,各地加強渣土運輸企業準入和車輛備案管理,實現準入備案、運輸過程和末端消納全過程管理,聯合公安等部門開展聯合檢查,加大執法力度。

  在城市城市道路保潔方面,各地深入推進城市道路保潔精細化,進一步完善工作標準,創新工作方法,依托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能,不斷提升道路保潔水平。威海市總結提煉了“刷、洗、吸、掃、灑”深度保潔“五步工作法”,加大道路保潔力度,推進深度保潔示范路創建工作。德州市推行精細化、標準化、責任化管理,實行清掃車、人工聯合作業,提高城區主干道機械化沖洗、清掃率。淄博市實現環衛保潔市場化運作,建立了“管干分離”的工作機制和環衛企業監管考核辦法,提高道路保潔市場化、專業化水平。青島市結合環保部門“走航系統”提升道路保潔針對性,對《青島道路環境顆粒物污染周分析》反映的污染嚴重路段,分析原因,增加保潔頻次。濟寧市完善智慧環衛系統,充分發揮智慧環衛平臺“指揮棒”作用,構建全過程動態監管網絡。泰安市深入推進城市主次干路深度保潔,加大指導考核力度,進一步提高全市道路機掃率、灑水率。

  《通報》指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還應注意目前山東城市深度保潔覆蓋率進展仍不平衡,部分城市雖已完成約束性指標,但深度保潔覆蓋率仍然不高,與濟南、青島、淄博等市差距很大。此外,在揚塵治理方面,部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主動履行揚塵防治責任主體意識不強,揚塵防治措施缺乏長效性、連續性。依法處罰力度仍待加強,除濟寧、泰安、菏澤三市外,其他城市行政處罰“寬、松、軟”現象未改善,2020年累計處罰建筑施工企業4282個次,罰款金額4387萬元,案均僅1萬余元,嚴管重罰的工作要求未得到落實。

  下一步,山東將層層壓實揚塵防控責任,針對冬季季節特征,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積極配合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相關工作,嚴格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措施,有效應對和減少重污染天氣的影響,要提前籌劃做好明春工地開工揚塵防控工作,持續推進揚塵防治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確保揚塵防治成效不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