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2月20日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展望‘十四五’”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科技廳、教育廳、人社廳和財政廳等有關單位負責人介紹了山東“十四五”時期加快科技自強自立,全力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的重點任務和舉措。

  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于洪文說,“十四五”期間,山東將著力強化科技計劃項目體系建設。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圍繞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等領域超前布局跨學科、跨領域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促進科學、技術、工程、產業、市場滲透融合,為今后5-15年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儲備,培育未來產業。堅持面向經濟主戰場和國家重大需求,以省“十四五”國民經濟規劃確定的重大事項、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平臺為應用場景,組織實施“卡脖子”技術攻關和區域性重大應用示范工程,打通省內省外雙循環的技術鏈條。

  山東還將采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的方式,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山東路徑,每年組織實施100項左右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力爭到“十四五”末,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氫能源等領域取得150項左右具有牽引性、支柱性的重大創新產品。堅持面向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加大創新藥物和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力度,構建完善應急科研項目攻關機制。

  同時,山東“十四五”期間將布局建設10家省實驗室。優化重組省重點實驗室,力爭“十四五”末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30家,省重點實驗室達到300家左右。加大省級技術創新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培育力度,力爭“十四五”全省新增3-5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實現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零突破”。加快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發揮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示范帶動作用,深入實施創新創業共同體5年培育計劃,帶動各市培育建設產業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高能級重大創新平臺。以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能源研究院、中科院濟南科創城、海洋大科學中心等重大平臺為載體,爭取一批大科學裝置落地。全力爭創濟青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于洪文說,“十四五”期間,山東將大力引進全省重點產業急需、掌握“卡脖子”技術或填補山東學科空白的帥才型科學家和團隊,采取“一事一議”量身打造扶持政策。推動各類創新主體建立科技人才全球招聘制度,在高校、科研機構、實驗室設立一定比例的國際人才崗。探索建立外國留學生創新獎勵制度和創業國民待遇制度。樹立正確的人才評價導向。在科技人才引進、培養及遴選中,堅決破除“五唯”傾向,突出標志性成果評價。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在收益分配、成果轉化、期權激勵機制向領軍人才傾斜。

  “十四五”期間,山東還將實施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計劃,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量分別達到3萬家和3.6萬家左右。支持行業龍頭骨干企業通過“補鏈、擴鏈、增鏈、強鏈”加快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企業。完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鼓勵企業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面,推動大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

  推動高新區、自貿區、上合組織經貿合作示范區等各類科技園區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強化制度創新、科技創新、人才創新,建設一批機制創新、特色鮮明的專業化園區、重大創新平臺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名片產業。

  于洪文表示,“十四五”期間,山東將加快國家高新區16市全覆蓋。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高標準建設黃河流域科創大聯盟,組建黃河創新發展研究中心,積極創建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打造黃河流域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區。實現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6市全覆蓋,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科技支撐。落實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要求,打造省會創新型城市群、膠東創新型城市群、魯南創新型城市群,促進創新資源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