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十路南北規劃兩條科技大走廊



2月26日上午,濟南市在龍奧大廈召開“東強”戰略推進會。下午,媒體記者兵分兩路,對東強戰略中的超算中心、濟萊高鐵等將近十個代表性項目進行了集中探訪。歷下、歷城等六區以及濟南市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分別對東強戰略進行了深入解讀,涉及平臺載體、交通基建、科學創新等內容,干貨滿滿。
CBD已入駐總部企業200余家,歷城將打造CBD協同發展區
圍繞“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新十字”方針,結合現狀城市地理格局、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以重要的交通骨架和邊界,濟南市統籌研究劃定“東強”區域范圍。主要包括兩部分:東部主城區,即二環東路以東,黃河與南部山體之間;副城區,即萊蕪—鋼城,東北山體與西南山體之間,總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
濟南中央商務區是全市“東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承載全市區域性經濟中心和區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定位的首選優選平臺,是最能體現濟南現代化、國際化水平的高端企業集聚區域和經濟活躍增長極。
歷下區政府黨組成員、濟南中央商務區發展促進中心主任殷保欽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CBD建成及在建100米以上商務樓宇超過30棟,200米以上高樓7棟,“山、泉、湖、河、城”五座超高層塔樓崛起成峰,428米的綠地國際金融中心將成為山東第一高,刷新著省會濟南的天際線。
記者獲悉,當前片區已入駐各類總部企業200余家,其中既有微軟、甲骨文、安永、畢馬威等國際知名公司,也有省能源集團、齊魯銀行、山東高速等優秀本土企業;既有注冊資本600億元的山東鐵投集團等實力巨頭,也有國家開發銀行、和泰人壽等近40家省級以上金融總部,形成了產業金融生態圈和總部企業集聚區。
殷保欽介紹,歷下區將繼續加快中央商務區建設,年內確保人力資源大廈等100萬平米載體投入使用,綠地國際金融中心等200萬平米載體主體封頂。啟動2.1平方公里的茂嶺山片區征收拆遷,打造CBD產業溢出帶和功能配套區。
作為與歷下區毗鄰的歷城區,在承接中央商務區建設方面也有新計劃。歷城區將加強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和政策鏈融合發展,集中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打造面向區域特色產業鏈的開放式創新平臺,引入培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文科中心、工科中心、理科中心、科學城核心區、成果轉化中心等五大中心,與CBD協同聯動發展,成為城市最有“營養”的地方。
經十路南北建兩條科技走廊,與萊蕪、鋼城差異化布局
在東強戰略涵蓋的2300平方公里范圍內,以經十路為界,南北兩側分別規劃了不同特點的科技走廊。其中,經十路北側為智能智造走廊,該走廊以兩大國家級開發區為載體支撐,串聯高新東區、明水經濟開發區和濟東智造新城,重點布局發展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
濟南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福濤介紹,智能制造走廊與齊魯科創大走廊雙廊互動、融合發展,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形成科技創新策源在南側,產業孵化轉化在北側的創新智造新格局,打造國內領先的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先進成果轉化承接區。
2月26日下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探訪了位于濟南東部的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超算科技園、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和激光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其中,通用超算平臺目前正在建設,力爭4月下旬正式啟動,產品及服務推廣重點用戶50家以上。
“無論是制度設計、人才引進還是科學文化的打造,都是以國際通行規則來辦的。濟南要成為國際一流城市,需要政府的開放、社會的開放。”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黨委委員、秘書長趙慶奎說。
作為東強的“南翼”,萊蕪區將舉全區之力推進重工綠色制造產業城建設,確保智能網聯重卡一期達產達效,重卡二期、凱傲叉車建成投產,加快構建“汽車零部件+整車+物流”的全產業鏈條。
鋼城區則聚焦特色優勢產業,著力培育發展精品鋼產業、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氫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等“五大產業地標”,促進“產業高地”躍向“產業高峰”。
旅游路東延年內開建,濟萊高鐵將南延至臨沂
城市建設,交通先行;城市發展,交通引導。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對“東強”戰略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支撐作用。記者從濟南交通局獲悉,“東強”片內的多條市政道路將進行快速化改造。
其中,鳳凰路快速化改造、濱黃大道、工業北路東延、經十東路快捷路、工業南路-世紀大道、天璣快速路等交通大動脈將啟動建設,構建“六橫四縱”高快路網體系,聯通主城區與章丘、淄博,服務東西軸向發展需求。
加快重點片區路網建設,中央商務區等主城區東部片區建設漿水泉路北延、龍奧北路西延等10條道路,科創城唐冶孫村片區建設旅游路東延、虎山路、大正路等15條道路。
內陸港片區建設虞山北路、孫唐路等11條道路,形成“十橫六縱”骨架路網。東客站華山片區建設鳳蕭路、舜城大街等41條主次干路。推進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建設珠海路、魯礦大道和龍馬河西路等主干路建設。
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市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主任楊峰介紹,加快推進濟南至高青、濟南至濰坊(濟青中線)高速公路建設,力爭推進旅游路東延工程年內開工建設,加快推進G309章丘東段改擴建工程,力爭年內完成準備工作,推進濟萊快速通道規劃建設(正在深化規劃方案,適時啟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2月26日,記者在濟高高速小清河特大橋建設工地看到,高大的墩柱已經搭建起來,現場建設如火如荼。作為全線的節點性控制工程,小清河特大橋預計今年10月份能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濟高高速是‘東強’戰略的重要支撐項目,更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和黃河中下游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點項目,建成后有利于濟南、淄博、東營、濱州進一步融合,形成濟南都市圈的放射功能,也是濟南到黃河下游的又一條沿黃通道。”濟南市公路管理局副局長朱立河在現場介紹。
“鐵陸空地水”全方位加快“東部”外圍大通道建設,持續增強東部片區交通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濟萊高鐵建設進度,研究規劃濟萊高鐵南延至臨沂高鐵建設,帶動魯南地區發展,強化區域協同;規劃建設董家鐵路貨運樞紐與小清河港的鐵路專用線。
章丘將與周村、鄒平聯動發展,鋼城輻射新泰、沂源等地
“東強”打頭陣、是龍頭,作為濟南東大門,也是工業強區,更是未來省會東部的中心城區,章丘區一直把做強國家級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字招牌作為實現章丘經濟跨越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特別是濟南市“東強”戰略提出以后,章丘區主動“西進”,2月6日,明水經開區管委會正式西遷至中意高端產業園,為今后更快更好更高效地落實“東強”任務目標提供了便利條件。
章丘區委常委、副區長王士強介紹,下一步,章丘區將實施“西進、東聯、北優”提升行動,不斷壯大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規模效益,向西承接好高新區、自貿區的溢出效應,向東依托濟東智造新城與周村實現聯動發展,向化工產業園做好優化提升文章,整體帶動周村、鄒平等周邊縣域城市聯動發展,推動章丘實現更好高質量發展。
鋼城區將充分發揮省會輻射魯中南橋頭堡作用,加強與淄博沂源縣、泰安新泰市交流協作,加快省會經濟圈縣域高位平臺建設。在產業融合方面,圍繞主導產業和產業鏈供應,找準切入點和發力點,推進兩地產業互動互補互促,實現協同發展、互補發展。
鋼城區副區長史秀衛表示,在交通融合方面,鋼城區將加快濟萊高鐵鋼城站建設,推動實施高鐵鋼城站至沂源道路、發展大道至新泰市旅游路連接道路、省道234線(鋼城段)道路拓寬、草齊線道路拓寬等路網建設,力爭盡早實現鋼城與新泰、沂源交通一體化發展。同時還將在文化旅游、人才交流等方面積極開展合作,不斷提升區域輻射帶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