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選手在進行設備調試。(資料圖) 孫宏瑗 攝
中新網濟南3月2日電 (孫宏瑗)“如果不造就一支高技能、專業化的勞動大軍,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機器設備也很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侯復東在該省3月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技術工人是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產業升級、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
山東提出,在“十四五”時期,建成完善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體系,實現技能人才供給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技能人才隊伍結構更加合理的目標任務。力爭到2025年,全省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380萬人以上,為促進就業創業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圖為,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選手在進行賽前準備。(資料圖) 孫宏瑗 攝
為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山東出臺《關于開展技能興魯行動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22條“硬核”舉措聚力“促進培訓”“建設載體”“開展評價”“強激勵”“抓競賽”等5方面,以提高技能人才就業創業能力、領軍人才待遇,打造人才成長舞臺。
據侯復東介紹,山東將對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單位,在國家10萬元(人民幣,下同)建設補助資金基礎上,根據績效考核情況再給予不低于10萬元的獎補資金。建立“齊魯技能大獎”“齊魯首席技師”“齊魯技術技能大師”選拔獎勵制度體系,給予“齊魯技能大獎”獲得者一次性30萬元獎勵并優先推薦評選“中華技能大獎”。齊魯技能大獎獲得者、大國工匠等高技能領軍人才將被納入“山東惠才卡”保障范圍,提供山東省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服務。
山東還將用5年時間分別遴選建設10所左右技工教育優質校、30個左右優質專業(群),給予500萬、200萬元資金支持。通過推行校企雙制育人,推進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用5年時間建設100個齊魯技能大師特色工作站,每個工作站給予20萬元建設補助資金。鼓勵企業自主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站)、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人才工作平臺。
《措施》指出,山東將在工程技術領域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發展貫通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貫通領域,培養更多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結合地方特色產業、鄉村振興、新業態、新產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等,組織開發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助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勞動者靈活就業。
“建立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目錄動態發布制度,指導各地開展緊缺技能人才培養。”侯復東稱,山東將組織企業職工參加技師、高級技師培訓,由“十三五”期間的每年1萬人,提升至每年2萬人。支持各類院校積極承擔學徒培訓任務,提高企業新錄用職工和轉崗職工的技能水平。
侯復東表示,近年來,山東省做大做強技能人才隊伍,調動企業和社會力量積極性,初步培育了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目前,山東全省技能人才達1341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30萬人,均位居全國前列。2020年,全省新增技能人才106萬人,居全國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