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于新悅

◆積極推進“領航型”骨干文旅企業整體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
◆省財政安排不少于2000萬元對重點項目擇優給予股權投資或貸款貼息支持
◆對納入重點項目清單的文旅項目,優先保障用地指標
◆在三大經濟圈內率先實現信息共享、客源互送、門票互惠
◆探索“好客山東”品牌授權使用、市場化運作,符合條件的企業、產品可免費使用
近日,我省印發《關于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推出12條措施,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其中提出,推行國有景區“三權分置”改革,實行國有景區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分置,推進國有景區“管委會+公司”管理運營體制改革,2021年3月底前選擇6家國有5A級旅游景區進行試點,6月底前全面推開。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做大做強“領航型”骨干文化和旅游企業,積極推進企業整體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篩選具備條件的重點企業納入上市儲備庫。充分利用省級“雙招雙引”平臺,引進國際品牌企業、省外大型文化和旅游企業或企業集團落戶山東。強化金融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重點文化和旅游企業“客戶庫”“項目庫”。
重點項目和產業園區(基地)建設方面,我省將實施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工程,建設黃河文化旅游帶,申請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建立省級重點文化和旅游項目庫,實施動態管理,省級財政安排不少于2000萬元資金對重點項目擇優給予股權投資或貸款貼息支持。2021年組織申報新一批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第一批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構建便捷旅游交通網絡。“十四五”末實現5A級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所在市通高鐵或軌道交通,打通3A級以上景區與高鐵、高速公路出口連接線。發展“慢游”網絡,完善風景道、城市綠道、騎行專線等慢行游覽通道。到2022年全省高速公路綜合類服務區實現向集交通、商業、休閑旅游等服務于一體的復合型場所轉型升級。
強化文化和旅游發展用地保障。對納入重點項目清單的文化和旅游項目,優先保障用地指標。零星分散的鄉村旅游設施可使用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中預留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布局建設。支持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發展旅游項目。
《措施》提出,我省將成立景區發展聯盟,建立重點景區聯動機制,在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內率先實現信息共享、客源互送、門票互惠。提高文化和旅游在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的權重,細化文化和旅游考核辦法。提升“好客山東”品牌影響力。探索“好客山東”品牌授權使用、市場化運作,符合條件的企業、產品可免費使用,形成“好客山東”品牌體系。統籌省級宣傳文化旅游發展資金,整合16市文化和旅游宣傳資源,創新開展聯合推介。
此外,我省將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實施鄉村旅游精品工程,開展“千村景區化”培育行動,到2022年打造景區化村莊1000個、鄉村旅游重點村100個、文化旅游小鎮100個,到2022年全省三星級旅游民宿達到500家以上。建設康養旅游發展高地,到2022年全省建成50個左右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康養旅游基地。
實施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行動。每年舉辦“山東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山東人游山東”“好客山東賀年會”等活動。實施文化和旅游消費惠民政策措施,落實財政補貼政策;實行淡季旅游景區門票特惠政策;建立美景山東、康養山東、演藝山東、游學山東、美食山東、樂宿山東、歡樂山東、好禮山東等八類要素型優質產品名錄,予以重點宣傳推介。
進一步激發夜間消費潛力,城市主題公園、主要景區景點和具備條件的文體設施要根據公眾需求延長夜間開放時間。到2022年,認定60個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爭創10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爭取具備條件的國際空港、海港、郵輪母港增設免稅店。在產業智慧化建設方面,開發建設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游消費內容,并制定智慧旅游項目分類標準。
為增強文化和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我省將制定山東省文化和旅游領域高層次人才發展支持措施,實施“雙十、雙百、雙千”人才培育工程,到2025年引進培育10名全國知名的旅游業界領軍人才、10名旅游理論學術研究領軍人才,在工作、生活、創業等方面分別給予資金和政策扶持,并將“雙十”人才納入山東省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