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采耳店遍布在濟南的大街小巷,采耳店的顧客也是絡繹不絕。而在2018年以前,采耳還只是一個小眾的休閑活動,現如今僅濟南就已經有300多家店。
在濟南世貿廣場一間寫字樓內,王紅(化名)一手拿著羽毛棒一手拿著震子,緊接著她用震子敲擊羽毛棒的中央,震子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帶動羽毛棒快速地在耳周顫動著,這是采耳的最后一步,這個動作可以讓客人耳部得到放松。“原來濟南沒幾家,在2018年開始火起來,2020年達到高潮,如今已經達到300多家?!睗夏巢啥甑膭撌既朔壬f。

他還介紹,采耳,其實是一門很古老的手藝,漢代就有了,只不過當時不叫采耳,而是稱作“巢窩”。采耳師,早在唐朝的時候就有這種專業人員,但是那個時候只有達官貴族可以享受,而到了清朝,這門手藝在剃頭匠中流傳開來。他們發明了專業的采耳工具,并且有專業的操作手法,不過一直沒有一個專業稱謂,新中國發展初期被稱為“掏耳朵”,到21世紀,才有了一個統一的稱號叫采耳。
記者走訪發現,采耳的價格一般在40到130元之間,一次采耳時間在半小時左右。采耳師的收入不低,每月在六千元左右,師傅級別的已經過萬,業績好的時候,有的采耳師一個月能賺到一萬五千元。行業人士透露,采耳師學成快,門檻相對較低,一般7到15天就能學成。
另一家店的采耳師李先生已經有10年的從業經歷,算是師傅級別。一開始進入這個行業是因為他的一個親戚。他的親戚吳名祥是采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曾經給法國總統、劉德華、周杰倫等人采過耳。李先生也成了他的關門弟子?!拔以瓉聿幌矚g這個工作,因為采耳在當時不流行,認可度較低。”李先生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尤其年輕人認可采耳這種休閑放松的方式,自己也慢慢從中找到了職業價值。

記者發現,在幾家采耳店中,前來的顧客多是年輕人,很少見到老年甚至中年顧客。“剛開始我們在街頭做采耳,以為老年人會是采耳的主力軍,但當大部分老年人聽到30元的費用時都覺得貴。”樊先生回憶,有一個老人他印象深刻,走出老遠還說花三十塊掏耳朵圖什么,“采耳不只是掏耳屎那么簡單?!?/p>
在他看來,一方面是消費觀念變了,尤其是年輕群體,年輕人把采耳看做一種休閑娛樂,可以緩解壓力也可當成消遣。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采耳這項傳統手藝在各大短視頻網站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