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政山東|要么不通電 要么遭破壞 農田機井成擺設 省農業農村廳:舉一反三 全面排查
問政山東
糧食安,天下安。正在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和千億斤糧食規劃項目是一項強農惠農工程,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生產安全。不過,記者調查發現,有的地方高標準農業項目配備了高標準機井,但好看不好用。具體情況,來看記者的問政調查。
01
高標準農田機井存在問題
鄄城縣董口鎮尹樓村是2017年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規劃項目的實施村,在農田里,可以看到很多機井,但村民告訴記者,這些紅色盒子下面的機井建成后一直沒有通上配套的電。為了澆地,有的村民專門扯了上百米的電線。

村民們說,有的機井因為損壞失修,直接被填埋掉,并在原來的位置種上了小麥,只剩被扔在溝里的紅色機井盒子。

鄄城縣董口鎮的大張莊村同樣是千億斤糧食項目的實施村,許多機井也不好用。


4月14號,記者將采訪到的情況反映到鄄城縣董口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監理跟不上。我只能給統計上,現在也沒法修,只能等機會。

在滕州市東郭鎮東趙坡村,村民告訴記者,這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經完成三四年了,地下管道也早已鋪好,前段時間剛把電線鋪到機井旁,只差一個變壓器就能夠使用。但4月15號,記者在現場看到,兩處機井沒有配備電表。

來到相鄰的常莊村,村民告訴記者,高標準農田機井的地頭出水口已經壞了很多個,現在已無法正常使用。他們很是惋惜:國家政策是好的,但是沒人問,沒人操心怎么弄?
短片中這幾個地方的機井還是用不上,糧農很著急。對此,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褚瑞云表示:2018年以前多部門搞,標準不一樣,大體上500元每畝上下,相對來說標準投資不高。現在有一些投資不配套跟投資小先天不足有關,當然也跟后期工作管護跟不上也有關系。

具體問題,現場問政菏澤市農業農村局,針對片中反映的情況,局長吳振現場表示: 這個問題我們回去以后要倒查,看怎么通過驗收的,如果發現責任絕不姑息。明天回去以后立即向市政府報告,成立專班,以最快的時間把這個問題解決,保證用上水。
短片當中,高標準農業項目配套設施成了擺設,對此,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褚瑞云說:針對片子反映的問題,我們成立工作組到現場尋求問題解決的辦法,讓老百姓盡快澆上水,方便用水。關鍵我們要舉一反三,對類似的問題進行全面排查,有一個利好消息,國家農業農村部通過下一個月開始,爭取用5個月時間對2011到2018年建設竣工完成的農業項目進行全面問題排查,大概全省有4000多個項目,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特別對不配套、不好使用的這些問題,不能讓老百姓澆不上地,對于老百姓澆不上地的我們實施十四五規劃逐一解決。下一步建好管護機制,把管護責任落到具體組織上,把建設設施維護好,出現問題及時維修,讓它長期發揮效益。
記者|上上乾 冰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