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付玉婷
省屬企業沖刺新舊動能轉換“五年突破”
重大項目重點任務將專項督導評估,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年底要完成70%



“今年還將新增科技創新類項目儲備不少于200家,推動10家被投資企業實現上市,進一步發揮好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初創科技型企業‘孵化器’作用。”作為我省重要投融資主體和資產管理平臺,魯信集團聚焦主責主業,發揮金融主業優勢,持續助推新舊動能轉換,服務支持全省高質量發展。魯信集團董事長李瑋表示,去年魯信新增投資全部投向“十強”產業、“四新”經濟,培育了一批具有高技術、高成長性的“專精特新”企業、行業隱形冠軍、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2018年初,國家正式批復山東建設全國首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面對這一重大發展機遇,省屬企業在強力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充分激發新舊動能轉換活力,發展質量效益得到持續提升,國有經濟規模實力、影響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2018年以來,省屬企業主要經濟指標連年大幅增長,并以661億元、716億元連續兩年創下利潤總額歷史新高;去年利潤總額706億元,排除應對疫情政策性因素影響,同比仍增長4.6%。2020年,省屬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資產總額三項指標分別居全國省級監管企業第2、5、4位,比2016年分別提升5、5、3個位次。
船到中流浪更急,邁過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這一重要階段后,今年山東進入“五年取得突破”的新的關鍵期。
對照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要求,我省省屬企業產業生態不夠優、領航型企業不夠多、創新能力與人才支撐能力不夠強、體制機制不夠靈活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性破解。據了解,當前省屬國有資本集中在煤炭、鋼鐵、醫藥、化工、零售等傳統產業,且多為資源型、原料型初級產品。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除山東重工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浪潮集團在信息技術領域有一定競爭優勢,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省屬企業普遍缺少核心競爭力。“部分企業還沒有真正建立市場化的運行機制,資源要素價格尤其是人力資源價格沒有與市場完全接軌,該高的高不上去,該低的低不下來。”省國資委主任張斌在日前召開的省屬企業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動員部署會上直言。這些問題,都需要以新舊動能轉換為抓手,加快推進解決。
“我們正依托新能源投資平臺公司全力打造海陸風電、光伏、氫能等新能源產業集群,其中,渤中海上風電場有望2023年投產,2025年全容量并網。”山東能源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滿慎剛介紹,到“十四五”末,山能的新能源電力裝機將力爭突破600萬千瓦,氫氣供應能力達到6萬噸/年。
在“三個堅決”方面,今年省屬鋼鐵、煤炭企業將通過市場化方式積極開展產能減量置換、指標交易、股權合作和兼并重組。尤其能源企業,將逐步減少煤炭產業板塊占比,加大新能源產業布局,加快向清潔、低碳轉型。
“十強”產業主戰場上,省屬企業正加快推進中國算谷、國家云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山東重工綠色智造產業城、新百萬臺數字化動力產業基地及新華醫療柔性加工生產線智能制造基地、山東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園、智能化海洋牧場、現代海洋產業園、海洋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重點項目建設。
2020年,省屬企業整體研發投入230億元,占營收比重1.33%。圍繞加快動能轉換、用好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省屬企業將制定實施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建立落實研發投入穩步增長機制,其中工業企業今年研發投入增長將確保不低于25%,未來五年年均增幅不低于10%;對照急需突破的重大技術清單,省屬企業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融通創新,聯合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基礎設施、重大項目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兩大保障,也一直是由省屬企業扮演主力軍角色。據介紹,今明兩年,省屬企業將重點推進濟南至青島中線、淄博至臨沂、京臺高速濟南至泰安段等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魯南高鐵曲阜至菏澤段、菏澤至蘭考段以及濟鄭高鐵、雄商高鐵山東段等鐵路項目建設,青島港前灣港區、日照港嵐山港區碼頭泊位等港口項目建設,濟南遙墻機場二期改擴建、煙臺蓬萊機場二期等機場項目建設。今年,省屬企業共有45個項目列入省級重點名單,計劃總投資1489億元。
“在把新舊動能轉換任務情況納入業績考核體系的基礎上,今年將完善表彰激勵與懲處問責機制,確保省屬企業更好發揮排頭兵、主力軍作用。”省國資委將建立協調推進機制,對省屬企業重大項目、重點任務進展落實情況展開專項督導、專項評估。據了解,去年11月我省印發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到今年年底前,全部改革任務的70%以上將完成,明年7月前,各項重點任務將基本完成。
□ 本報記者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