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營市人社局、市稅務局發布通知,對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進行了明確。根據通知,7月1日起,東營市行政區域內的餐飲、超市、社區服務以及家政服務機構等用工形式靈活的企業,可為非全日制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享受相應工傷保險待遇,有力保障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和企業的切身利益。
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可參保,按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根據通知,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的以小時計酬為主,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的從業人員均可納入參保人員范圍。
非全日制從業人員的工傷保險繳費工資基數,在上年度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的60%至300%之間繳納,根據其月實際工資收入等情況申報。非全日制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按所在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繳費費率執行。
在工傷保險待遇方面,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其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和由工傷保險基金負責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等按照《工傷保險條例》《關于印發山東省貫徹<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的通知》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被鑒定為一至四級傷殘的,發生工傷的用人單位應保留勞動關系。
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用人單位同時就業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各用人單位應持非全日制從業人員的勞動合同至用人單位參保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參保登記,為其繳納工傷保險費,并按規定辦理用工備案手續。鼓勵用人單位與非全日制從業人員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勞動合同中需明確用工時間點,不得將應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的全日制職工改辦成單項繳納工傷保險的非全日制用工方式。
政策體現助力、彰顯公平,一人可參保多份工傷保險
根據政策,一名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可以與一個或者多個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參保多份工傷保險。
“舉個例子,一名職工有一份全日制工作,正常下班之后還可以再去從事一份非全日制工作,這樣他的非全日制用工單位可以為其單獨參保工傷保險。再比如,一名職工可以同時從事幾份非全日制工作,每個用人單位都可為其參保工傷保險,在勞動合同里明確每一份工作的工作時間。”市人社局工傷保險科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非全日制勞動用工形式呈現迅速發展的趨勢,特別是在餐飲、超市、社區服務、送奶工等領域,用人單位使用的非全日制用工形式越來越多。因該行業存在靈活度高、流動性強的特點,其用人單位大多沒有為其繳納社會保險,尤其是工傷保險,這部分人員一旦出現工傷事故,沒有職業傷害保障措施。
此次東營市出臺的《關于推行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的通知》政策,體現助力、彰顯公平。
體現助力性。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是支持勞動者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一項重要舉措,更是疫情期間為企業降低用工成本、化解或分散用工風險、維護用工權益的有力保障,全力幫助企業輕裝上陣、復工達產。
彰顯公平性。推行非全日制從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對現行制度不會產生沖擊,由其建立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在參保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參保,并按規定辦理用工備案手續,發生工傷后由其遭受事故傷害時為之工作的用人單位依法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并按《工傷保險條例》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與全日制從業人員一樣享受同等待遇,彰顯制度公平性。
(齊魯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