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鶴穎 趙小菊
1月6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進行解讀。“將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成全齡友好城市群,實現更高水平的勞有所得、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基本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可及,居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省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處處長胡薄在會上表示。
《規劃》提出,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8%左右,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高效流動的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城鄉區域差距、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續縮小,到2035年,新型城鎮發展模式更加成熟定型,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不難看出,《規劃》將“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典范”作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定位之一,顯示出山東著力增加居民收入,扎實做好民生實事,持續增加公共福祉的決心,其具體體現在《規劃》對就業、教育、生育、醫療、住房、社保、分配等民生領域都作出了明確要求。
“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總量;落實國家生育政策,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釋放生育潛力;落實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政策,建立普通中小學大班額長效防治機制;實施新一輪區域醫療能力‘攀登計劃’,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鞏固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促進農民工資性、經營性、財產性收入持續增長,確保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胡薄說,《規劃》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8%,城鄉收入比下降到2.2左右,此外,要健全老年人社會優待制度體系,實施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行動,到2022年配建達標達到100%。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規劃》要求以智慧化、綠色化、均衡化、雙向化為方向,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升城鎮集聚優質要素和高端產業能力,為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拓展空間。
在深入推進綠色城鎮化方面,《規劃》明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老舊小區、街區、廠區和城中村改造,2025年前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90萬戶;推動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到2025年累計新增綠色建筑面積5億平方米以上;完善城市環境設施體系,完成城市雨污合流管網改造、黑臭水體治理、污水處理廠改造“兩清零一提標”;加強城市設計和風貌管控,深入推進城市增綠和綠化品質提升,打造公園城市。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鶴穎 趙小菊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