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子路
人是事業發展最關鍵的因素。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首在得人,必須更好培養人才、發現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使用人才。
強省建設,強在各個方面,不僅需要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也需要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要廣攬博用各類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人才群星閃耀創新山東。

科學家是時代的探索者,企業家是發展的引領者。科技成果源源不斷輸送企業,轉化為生產力,在推動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山東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用最高規格禮遇表達對企業家的敬意與感謝,向廣大干部群眾清楚表明:企業家是感知發展的風向標,創新發展離不開企業家的重要作用。當下的山東,發展動”能強勁,正成為人才施展才華、創新創造的沃土。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哲學社會科學人才是知識變革者和思想先導者,同樣體現著一個地方的競爭力。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優秀人才為強省建設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智力支撐、創新支撐,要培養更多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
而且,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互融合、中國古人認為“物藝相通”,即科學和藝術、物質和精神是互相融通、互相為用的。杜甫有詩云:“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在科學與藝術之間,對于外部世界的探討經常是殊途同歸,以各自相對獨立但又有某種相似性的范式,分別獨立地得到了在本質上相同(或者至少是相近)的結果。錢學森也曾說過:“一個有科學創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學知識,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沒有這些是不行的。”

培養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齊魯大地能夠提供豐厚文化滋養。山東有著深厚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優秀傳統文化是印刻在山東人骨子里的基因。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品牌之所以在世界叫響,除了匯聚一大批儒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還在于齊魯大地儒家文化發源地的文化優勢。要利用好這一優勢,依靠文化“兩創”造就更多文化領域人才。
各類人才是相輔相成的,引育人才不能厚此薄彼。“十大創新”是全方面的,既需要科學家的頭腦、企業家的實干,也需要哲學家的思辨、文學家的情感、藝術家的浪漫。科技研發創新不是科學家的“獨角戲”,它是技術與倫理的結合,同樣離不開哲學思考和思想指引。各類人才完全能夠在推進“十大創新”里找到一席之地、發揮一技之長、充分展示才華。
“事業因人才而興,人才因事業而聚。”落實“三個走在前”,是人才在山東最大的施展舞臺。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建功立業,各類人才成就自我與山東發展同頻共振,才能奏響群星閃耀創新山東的鏗鏘樂章。
讓群星閃耀創新山東,要有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以海納百川的胸懷筑巢引鳳,為人才打造一個真正舒適的干事創業的環境,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讓各類人才在山東值得貢獻智慧、奮斗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