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合示范區首發8天直達俄羅斯莫斯科
山東省首條TIR國際公路運輸通道—“中俄專線”開通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1日訊 9月21日上午,三輛載有包裝材料、建材、輪胎等貨物的TIR運輸車輛,在膠州海關的監管下,從位于中國傳化(上合)國際物流港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內的TIR國際道路運輸集結中心順利啟動出發,預計8天后這批貨物將到達9800公里外的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完成上合示范區首次中俄TIR專線國際道路運輸。
同時,上合示范區TIR國際道路運輸通道中俄專線首發儀式在發車現場舉行,作為山東省首條中俄TIR道路運輸專線的啟動,標志著山東省國際道路運輸TIR中俄通道正式開通,打造山東省與歐亞大陸互聯互通的新通道。

TIR系統是建立在聯合國《國際公路運輸公約》(又稱《TIR公約》)基礎上,是國際跨境貨運領域的全球性海關便利通關系統,基于推進國際海關通關便利化,實現一次查驗沿線過境國家免于查驗的便利化措施,提高通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此次首條中俄TIR專線的開通,是上合國際樞紐港優化“海陸空鐵”一體化國際物流服務網絡,暢通國際物流大通道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助力上合示范區“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建設,著力破解制約“絲路電商”快速發展的關鍵物流痛點難點,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多樣化”“一站式”綜合服務物流解決方案。
上合示范區產業發展一部臧元奇介紹,通過TIR系統申報的貨物可實現門到門運輸,貨物運輸時間是鐵路班列的50%、海運的20%,運輸成本是空運的10%,自此以后中俄TIR專線的常態化運營,可以為中俄貨物尤其是跨境電商貨物往來提供更方便靈活的物流方案。
負責本次貨物營運的青島利達物流有限公司,在2023年取得TIR資質后,立即與國內外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購買車輛,設立口岸和俄羅斯的辦事處,以及開展前期測試及模擬運輸等工作。該公司負責人王泓久介紹,“中俄TIR專線“利達號”實現了雙向運輸,隨時下單、裝車、報關、出境,全程24小時可視化,實現“門到門”靈活服務。”
傳化上合(青島)國際經貿有限公司以中國傳化(上合)國際物流港為基礎打造上合TIR國際道路運輸集結中心,首先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TIR中俄國際道路運輸通道的開通,后續還將陸續實現上合組織及歐盟的TIR專線開通,爭取中哈、中烏、中歐等線路常態化定班開行,建設國際影響力大、集聚力強的新型國際物流通道,促進上合組織經濟走廊貿易和運輸便利化。(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萌 文/圖)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