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三十多年改革中,我們主要采取了“漸進改革”、“增量改革”、“體制外改革”、“雙軌制改革”、“局部突破改革”、“試點試驗改革”、“經濟優先改革”等改革策略。事實證明,這些改革策略是有成效的。不過,這些改革策略還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成效的同時,也帶來了體制扭曲、信號混亂“尋租”腐敗嚴重、貧富差距加大、經濟發展粗放、內外經濟失衡等“后遺癥”。隨著改革進入新階段及改革對象和改革形勢的變化,今后的改革策略必須做出調整。那么,新的改革策略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是“人本改革”、“全面改革”、“協調改革”、“公正改革”、“創新改革”等,其中主要是“人本改革”。 為何新的改革策略主要是“人本改革”?
首先,“人本改革”抓住了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核心環節。改革最終都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從滿足多數人各種需求出發的“人本改革”就抓住了這個基本方向。改革必須依靠多數人才能取得成功,以依靠人為紐帶的“人本改革”就抓住了這個核心環節。我們是人類社會,改革是對調整人與人之間責權利關系的制度的變革,只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才不會偏離改革的大方向。
其次,從過去國內外改革的經驗看,“人本改革”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依靠多數人的改革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俄羅斯的打擊權貴資本改革、越南的黨內民主和國會選舉改革都因為得到多數人支持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再次,“人本改革”是其他新改革策略的紐帶和靈魂。“全面改革”、“協調改革”、“公正改革”、“創新改革”等其他新改革策略只有堅持“人本”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所謂“全面改革”就是要在推進經濟改革的同時,加快推進政治改革、文化改革和社會改革,而這些改革主要是滿足人的自由選擇權和平等交易權等需求。
所謂“協調改革”就是要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改革,協調推進城鄉改革等,其實質是要協調滿足人的各種需求。所謂“公正改革”就是要使改革的過程、程序和結果盡可能公平正義,其實質是讓多數人分享改革的成果。所謂“創新改革”就是要不斷創新改革的戰略、途徑和方式,其實質是要盡可能發揮多數人參與和推進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那么,如何推進“人本改革”呢?
一是要從滿足多數人需要出發推進改革。對那些不損害任何人利益但有利于多數人利益的改革(即具有“帕累托改進”性質的改革)要優先推進;對那些有利于多數人但可能損害少數人利益的改革,也要在合理合法補償少數人利益的情況下大膽推進;對那些只有利于少數人但不利于多數人的“偽改革”要停止推進。通過改革使絕大多數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二是要充分依靠多數人推進改革。要盡可能讓多數人成為改革的主體,成為改革的積極參與力量。為此,有必要對過去那種主要由政府和精英設計和主導的改革進行改革,轉向“多數人參與式改革”,即讓多數人可以參與設計改革、論證改革和監督改革,并分享改革的成果。
三是要盡可能形成激勵多數人的制度。不管是文化制度、法律制度,還是組織制度、管理制度,都要通過改革盡可能形成激勵多數人的制度,充分調動多數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與此相對應,要盡可能形成約束各種主體(如政府、企業和個人等)“機會主義行為”的制度。
四是要為多數人提供好的資源配置條件。要通過改革優化配置資源、促進資源升級,為多數人提供好的生存和發展條件,如土地、能源、基礎設施、資金、技術、知識、信息和人力資本等。
五是要為多數人創造高效就業崗位。要通過改革形成好制度,降低分工交易成本,提高分工效益,促進商品化、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區域一體化、國際化和品牌化等各種分工形式的深化,為多數人創造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就業崗位,并使多數人各得其所,實現其人生的最大價值。
總之,“人本改革”是新時期新改革策略的核心和“旗手”,抓住“人本改革”,中國的改革必將走向新的輝煌。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