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青輿情監測室發布2014年5月“中青月度輿情指數”(總第11期)。
“公安部開展為期一年的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習近平在亞信會上的演講”,“美欲起訴中國軍官,中方揭露美國才是最大的竊取者”分別位居輿情滿意度前三名。“四川槍支‘暫時性失控’”,“南京放射源丟失”,“云南民警槍支走火致人死亡”構成了輿情滿意度榜單的差評區。其中“山東招遠“5·28”邪教徒故意殺人事件”成為5月輿情滿意度墊底事件。
5月,國內,安全形勢面臨新的壓力,國外,南海東海摩擦升級。這些事件,構成了縱貫5月網民關注的主題。但這不僅沒有阻礙到中國發展的步伐,反而推進了網民與政府相互理解、達成共識的速度。
重拳反恐 政隨民愿
國內,5月堪稱上半年度的“反恐月”,在本月排名前20的榜單中,相關的事件就有兩起。
5月22日,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公園北街早市發生恐怖襲擊,造成39名群眾遇難,94人受傷。自3月1日昆明恐怖襲擊案以來,3個月間,各類暴恐事件頻發,反恐已成為上半年度最受關注的話題。
中青輿情監測室統計了20個熱點事件的信息覆蓋率,烏魯木齊暴恐案的知曉度高達98%以上,名列第一位。
“重拳反恐,迫在眉睫。對恐怖分子已經沒有懷柔的時間了,建議中央盡快將恐怖分子的囂張氣焰打壓下去。”網民說“痛苦的南瓜”說。中青輿情監測室抽樣統計顯示,支持中央重拳反恐的網民超九成,網民對于鐵腕反恐的態度空前一致。
政隨民愿。5月25日,國家反恐工作領導小組決定,以新疆為主戰場,開展為期一年的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專項行動。此輿情位列5月輿情滿意度榜首。恐怖主義非但沒有破壞民族團結,反而還促成了官民一心。
國外,菲律賓強扣漁船事件與越南反華“打砸搶”事件,令5月網絡上的愛國主義情緒激蕩不已。這兩起事件后,我國政府立刻采取反制措施,在第一時間順應了民意。導致這兩件輿情分列滿意榜的第八、第九位。此后軍方的重拳敲打舉措更是讓民心與政府的契合度達到高峰。
緊接著,美國司法部5月19日宣布以所謂網絡竊密為由起訴5名中國軍官。對此,中方有理有據反駁,贏得網絡輿論戰。中青輿情監測室抽樣統計顯示,網民對此舉滿意度名列排行榜的第三位。“外交部的回應最近越來越硬氣了,說出了我們想說的心里話。”網民“灰色幽默”對此評價道。
此外,亞信峰會上因習近平主席的演講而備受關注。本次“亞信會議”因中國接任主席國,而高調召開新一次峰會,外媒形容“出乎意料”。有外媒報道:中國借助亞洲地區的力量,把“亞信”平臺做大,與美國“重返亞洲”戰略抗衡。
我國此舉,盡顯“大國崛起”風范。網民支持聲不斷,致使其高居滿意榜第二位。外部的種種摩擦,使得官民兩個輿論場在對待“外患”時,態度空前一致。“外患”沒有能給中國民眾造成壓力,相反,反而拉近了兩個輿論場之間的距離。
槍械使用,是誰沒有準備好
3月,昆明火車站,面對數名兇殘的恐怖分子的威脅,輿論迅速達成共識,呼吁警方要“敢于用槍”應對恐怖主義。然而時隔僅兩個月,槍械使用卻屢屢引發爭議。
在本期排名前20的榜單中,因槍支使用不規范而導致備受關注的事件就有兩起。
首先,四川瀘州合江一交警副大隊長與女下屬開房“丟槍”,當事人否認發生關系。5月24日,警方回應稱槍支是“暫時性失控”,不算丟失。
其次,5月30日,有媒體報道稱“云南羅平警察醉酒與人爭吵開槍打死勸架人”,隔日官方回應,該事件系出警民警槍支走火致人死亡。
在當前反恐情勢之下,槍支使用較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頻繁。那么,規范化使用槍支,警方準備好了嗎?
“聯想到幼兒園槍支走火事件,如果一名警察連槍支操作規程都不能很好地執行,讓他們拿槍豈不是更加危險?”網民Blueice認為,部分警察并沒有做到安全規范使用槍支的準備。據中青輿情分析室數據抽樣分析,此觀點代表了七成以上的網民。
網民認為,不僅是肇事民警沒有做好規范使用槍支的準備,其上級機關也沒作好應對此種事件的準備。“明明是丟槍,卻說成‘暫時性失控’。明明喝醉了酒,卻在處置回應中完全沒有提及。這種大事化小的包庇態度,比起事件本身,更令人氣憤。”網友“游走在草原中的人”說。
據統計,這兩起事件在滿意度榜單中分列倒數第四、倒數第二位。
另一方面,一些認定為合理的使用槍支事件,也備受爭議。
5月15日,云南鎮雄警方當街開槍擊傷“駕車沖撞群眾”男子,致其死亡。后經鎮雄人民檢察院認定,民警開槍時機恰當、處置合法。但部分現場圍觀群眾卻認為該男子沒有威脅到公共安全,不應被擊斃。
由于雙方各執一詞,事件陷入了“羅生門”。但因為方某訪民的身份,網民習慣于站在弱勢的一方。數據顯示,該事件在滿意度排名中排名倒數第五。
實際上,方某在被擊斃前,已有揮舞50厘米砍刀的襲警行為,以及在民警鳴槍警告后仍撞開警車的事實。專家認為,民警已具備開槍條件。但拋開事件本身對錯不論,網民的刻板印象就預先給警方扣上了濫用槍支的帽子。
正如網民“天生我財”說的那樣,“訪民報復社會的事不罕見,萬一他真的是準備撞出人群逃走呢?警方不開槍導致的傷亡,肯定還是罵警察。如此看來開槍是錯,必錯;不開槍是錯,可能錯。于是警察又都回到不配槍的時候了,恐怖分子該多高興啊。”
網民“桑藥”認為,警方與網民都沒適應“配槍時代”,“警察的開槍權應該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網民開‘嘴炮’權也該關進理性的籠子里。”
莫讓謠言“引領”真相公開
信息公開已是老話題,但仍會引發新的問題。
5月28日21時許,山東招遠一家麥當勞餐廳內發生一起命案,一名就餐女子遭到6名男女瘋狂毆打,最終不治身亡。據警方調查,6名犯罪嫌疑人均系邪教組織“全能神”成員。
“我是普通人,我經常一個人坐在餐廳里吃東西,我不會隨便把電話號碼給陌生人,我打不過六個男女,我也會被活活打死。”這段話被眾多網民轉載。網民通過“鏡中我”,產生共鳴,導致此事件位居關注度榜單第二位。
本來這起事件應是警民攜手共同譴責、打擊邪教。但隨著案件背后網絡謠言四起,直接導致此事件滿意度大跌,以致在榜單中墊底。
中青輿情分析師發現,先是出現“警方出警嚴重遲緩,導致受害人被活活打死”的謠言。
隨后公安機關公布了出警和到達的時間。
緊接著,網上又出現了“犯罪嫌疑人是金礦礦主,背景深厚,警方以某某代替,是在有意包庇犯罪嫌疑人,準備大事化小”的謠言。
隨后,公安部門發布了犯罪嫌疑人的姓名和家人基本情況。
這時網絡又稱“犯罪嫌疑人多次行賄招遠市公安局局長,官商勾結”。
隨后警方公布了犯罪嫌疑人處于無業狀態的情況。
……
其實從頭來看,公安機關第一時間處置得當,但在信息公開上,卻晚了一步。公安機關第一時間公布的信息模糊,這一點瑕疵,就給了謠言生長的土壤,以至于讓謠言“引領”了真相的披露。在公眾眼里,警方成為被質問方。而在網民所熟悉的新聞邏輯中,被質問方往往是“作惡者”或其同謀。這就導致了在本起輿情事件中,即使警方無明顯過錯,但在輿論上卻處于被動。
本月,還有一起事件與之類似。
5月7日,南京丟失一枚放射源。5月10日中午政府公布丟失信息。5月10日下午宣布找回。目前南京公安局將涉嫌危險物品肇事的4名相關責任人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
安全事故拖延公布再次刺痛了網民們的神經。由于網民不滿意相關部門在放射源丟失3天后才公布,導致此事件在本期滿意度榜單中居倒數第三位。
雖然官方事后稱為避免恐慌才沒在第一時間公布,但憤怒的網民隨即質問道:“這不是拿人命開玩笑嗎?況且隱瞞期間已有小道消息,如果變成謠言,豈不是引起更大的恐慌?”
聯想到2009年河南杞縣某企業鈷60卡源事故。當地政府近一個月的沉默,使得謠言愈演愈烈,最終發生了萬人逃離縣城的事件。這不的不說是一場深刻的教訓。但在此次事件中,政府再次拿公信力為肇事者背書,相似的情景再次重演。令人遺憾。
網民“Mr.momo”對此評價道:“一些部門已經習慣了遇事隱瞞、拖延、不報的行為方式,這種方式,才是引起民眾恐慌情緒的放射源。”
本報北京6月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