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年出生,11歲熟練掌握三種編程語言,16歲創業,21歲列入福布斯全球30歲以內的30名創業企業家榜單,身家過億,擁有了5家獨資或者控股公司,被IT業內人士稱為“網絡小巨人”,被媒體贊譽為“小比爾蓋茨”……他就是青年企業家徐瑞明。
創業初期天天睡在公司 ——“所有成功都并非偶然”
最初,徐瑞明也只是一家企業的普通程序員,還沒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他開始為企業做網站或者動畫片頭,一個也就賺幾千塊錢,當時市場需求非常大,不像現在已經飽和了。一年下來能做二三十個網站,收入頗豐,這也算是徐瑞明的第一桶金。
17歲時,他與低調的網絡廣告大佬沈潔偉、IDC基礎服務運營商吳高遠組成機客網絡公司。創立初期,徐瑞明和幾個合伙人吃住都在公司,一個七八十平的房子,既是辦公室,又是機房,也是宿舍,辦公桌圍成一圈,中間放著兩張床。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徐瑞明說:“別人都說兩點一線,我們是一點一線。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廣泛流傳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他們三人用一種很江湖的方式組建了一個同盟,共同創辦了機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三人結拜的誓詞也頗有戲劇性:念潔偉、高遠、瑞明,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共創事業,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而這個故事被徐瑞明稱為“杜撰”。
三個人的關系難免會讓人想到《中國合伙人》,徐瑞明介紹,三人各自掌管著擅長的領域。徐負責產品,吳高遠負責機房、運維,沈潔偉負責廣告、推廣。隨著企業的壯大,三人也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意。“這是一個好的趨向,”徐瑞明說,“我非常支持他們各自有自己的路。”
《中國合伙人》里有這樣一句話:不要跟最好兄弟做生意。對此,徐瑞明認為只有一半對。他說,創業初期會遇到很多非常現實的問題,包括資金、時間等,如果沒有兄弟的支持,那是很難走下去的。他說: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總要有人做出犧牲的,面對這個殘酷的社會,大多數人都想成為留下的人,可能只有兄弟能夠站出來。窮苦兄弟好算賬,但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之后,大家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追求。
“道路還是比較坎坷的。”意氣風發的徐瑞明也曾有過放棄和絕望的念頭,但是他認為,認定了目標就要一直走下去,“不撞南墻不回頭!”他還引用了馬云的一句話:成功是黎明前的黑夜,往往創業者是死在了凌晨四五點鐘。
2006年,徐瑞明帶領自己的團隊參加了上海的一個互聯網大會。正是這次大會,成為了他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在這次大會上,徐瑞明的企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他也因此結識了格林斯潘,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這次經歷將徐瑞明的企業帶到了美國的納斯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