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電話、一條短信,就可能騙走市民的數萬血汗錢。電信詐騙,從來沒有遠離過。
3月6日下午1點,建行臨沂城區支行,一位老人打著電話急匆匆的來到營業室,大堂經理李艷梅觀察到這位老人接完電話后神情慌張,便上前詢問這位阿姨辦理什么業務,經了解得知這位老人要把一本存折上的13萬元匯入一個賬戶中,工作經驗豐富的李姐立刻警惕起來,覺得這可能是電信詐騙,便繼續詢問這位老人:
“大姨,您認識收款人嗎?是誰讓您匯款的?”“認識,是我外甥。”
“匯這筆錢做什么用的啊?”“買房子的,在北京。”
回答這兩個問題時,李姐觀察到老人有些支支吾吾,躲躲閃閃,更提高警惕,猜想這位老人有被不法分子誘騙的可能,就在這時老人的電話又響了起來,這位老人故意避開了大堂經理,到一旁去接電話,李姐馬上通知網點高低柜柜員,讓柜員們提高警惕,。
這位老人接完電話,告訴李姐說,非常著急現在就要匯錢,李姐勸這位老人別急,畢竟是大額,冷靜一下,告知客戶這筆錢匯過去就回不來了,一定要核實好收款人的身份,平時是不是經常聯系這位外甥。老人還是支支吾吾沒有正面回答,堅持要匯錢。李姐勸這位老人別著急匯錢了,現在詐騙很多,回家和家人核實一下再來也不遲。這時電話又來了,老人索性到了外面接電話,從營業室觀察到接電話的老人非常慌張地在和打電話者交流著,李姐和柜員們商量著對策,并斷定老人肯定是被騙了,現在問題的關鍵就是怎樣去揭穿騙局,阻止老人把這筆錢匯出去。工作人員都在緊張的討論時,老人又走進了營業室,這次是直奔高柜4號窗口,柜員一邊讓這位老人填單子拖延時間,一邊又把收款人的具體信息詢問了一遍,老人還是堅持說給外甥買房子的錢,工作人員更加焦急了,眼看匯款單快填寫好了,就在這時事情發生了轉機,細心的4號柜員發現老人填寫的收款人姓名和系統反顯的不一致,便詢問老人:“您外甥的名字您不知道嗎?您把名字寫錯了,您還是別匯款了,回去好好和家人商量一下,問清楚了,這筆錢不是小數目的,小心一點。”這位老人一聽名字不對,神色更加慌張,這時李姐攙扶這位老人到等候區座位休息耐心勸說,并聯系到了老人的女兒,并打算假設性的提問。
“那個電話是不是叫你不要告訴其他人?”“是的。”
“是不是叫你把錢轉到安全賬戶?”“是的。”
“那你相信這個不認識的電話,還是相信在你面前的銀行工作人員?”
老人這才恍然大悟,幸虧錢還沒轉出去。
近年來,電信詐騙犯罪案件屢有發生并呈上升態勢,嚴重侵犯了廣大群眾的財產安全,而且這類案件的偵破難度大,破案后面臨取證難、追贓難等問題。銀行柜員、大堂經理、大堂保安等一線員工一定要提升其防范和阻止電信詐騙案件的能力和水平。廣泛推廣“三問二看一核對”阻止電信詐騙犯罪標準化流程活動。“三問”:一問客戶轉(匯)出資金用途;二問是否知曉收款人情況;三問是否了解接受賬戶信息;“二看”:一看前來辦理業務的客戶神色是否慌張、舉止是否反常,二看客戶是否持續接聽電話;“一核對”:核對辦理業務的客戶所留信息是否合理。堅決筑牢防范詐騙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線,有效避免群眾損失。(魯啟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