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日前,由中國醫師協會等發布的《2014中國睡眠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引起了廣泛關注。記者查閱報告發現,在被調查的40個國內城市中,海口的睡眠指數得分為60分,全國排名35位,與廣州、深圳、重慶、濟南等10個城市一道,稱為“失眠城市”。《報告》中解釋稱:“這些城市或是生活節奏較快夜生活豐富,或是經濟發展水平滯后,公眾的睡眠環境需進一步改善。”
海口人平均每天睡7.5小時
你是不是睡過頭了?
《報告》顯示,在被調查的40個城市中,海口睡眠指數得分60分,僅及格,全國排名35位,與上海得分相同。雖然睡眠指數排名比較靠后,但海口市民的平均每天睡眠時長排名卻很靠前,《報告》調查結果稱,海口居民平均每天睡眠時長為7.5小時,全國排名14位,基本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適度的睡眠時長。
前段時間,關于我省小學生到校時間太早、睡眠不足的話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為此,省教育廳下發通知,要求省內中小學校延遲學生到校時間。記者查閱《報告》發現,海口學齡期兒童(7-15歲)平均每天睡眠時長8.5小時,全國排名34位,而福州、洛陽、廣州的學齡期兒童平均每天睡眠時長則為9.1小時,為全國最高。對此,有海口網友發帖稱,“禁不住要問一下,海口的小學生、中學生們,你們睡飽了嗎?”
海口近七成市民賴床習慣
“起床氣”還很嚴重!
對很多人而言,在寒冷的冬天,離開溫暖的被窩無疑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因此,很多人都有賴床的習慣。記者查閱《報告》發現,在海口,有賴床習慣的市民同樣不少,數據顯示,海口公眾有賴床比例的占66.7%,全國排名27位。對于這個數字,不少內地網友疑惑道,“《報告》里十大‘起床困難戶’都是長江以南的無暖氣城市,海口的氣候這么溫暖,怎么還會有這么多人賴床呢?”對此,不少海口網友則表示,“就因為睡著舒服,所以才會想多睡一會。”
《報告》中有一項針對“起床氣”(指當人從睡眠的舒適狀態中醒來,情緒暫未穩定,容易煩躁的狀況)調查,數據顯示,海口市民有“起床氣”的占21.2%,全國排名第四,而排名靠后的城市太原、宜昌,市民有“起床氣”的占比僅為5.7%和6.5%。可見,海口市民的“起床氣”還是比較嚴重的。
六成市民睡前有上網習慣
這個真沒有拖后腿!
睡前玩手機、平板電腦,醒來第一件事先看手機,成為了現代人普遍的一種行為。《報告》調查數據顯示,從上床到睡覺前,海口市民會上網的占60.6%,全國排名16位。那么,超六成市民在睡前上網時,主要都在做什么?《報告》中也給出了答案,部分市民看新聞、在線視頻或是玩游戲。此外,海口公眾睡前在床上玩手機的時間為36分鐘,全國排名第四,從躺下到睡著所需時間為30分鐘,全國排名第五位。
雖然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相比,海口的工作和生活節奏相對較慢,但記者在《報告》中發現,海口市民通宵加班的次數并不少,每年達到9.6次,在全國排名第11位,這多少讓海口市民感到詫異。此外,《報告》還指出,海口市民中,晚上會做和工作有關的夢,比例達6.1%,全國排名28位;上下班路上經常在車里睡著的占6.1%,全國排名33位。
失眠 抓狂中……
學生學業繁重睡不夠、職場人士工作強度大睡不夠,已婚人士為家庭瑣事煩心 …… 隨著社會節奏變快、工作生活壓力增大,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無論是學生、白領還是獨居老年人甚至家庭主婦,都不同程度受失眠困擾。
學生小王:鍵盤噼里啪啦,躲被窩數綿羊。
除了自身壓力大外,學生族出現失眠還存在環境因素。大三學生小王自從上大學后睡眠一直不好,“六個人一個宿舍,大家生活習慣都不一樣,我本身睡覺比較輕,稍微有個響動就醒了。”住集體宿舍讓小王很是困擾,舍友通常上網到12點多才睡,習慣早睡的他根本忍受不了噼里啪啦的鍵盤聲。雖然大家都很考慮小王的狀況,但響動聲是難免的,而小王也只能默默地在被窩里數羊。
白領吳女士:失眠不是病,比啥都要命。
今年39歲的吳女士是海口一家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患有失眠很多年了。“以前我的睡眠質量很好,不管是中午還是晚上,倒頭就能睡著。但是三年前,原來的公司出了一次事故,我把工作給弄丟了,更要命的是,就在我處于最沮喪的時候,前夫又提出離婚,當時整個人都快崩潰了,每天心事重重,不僅晚上睡不著,白天也總是耳鳴、頭暈,人也瘦了。”
吳女士介紹,雖然她已走出了低谷期,但“失眠”的癥狀卻始終沒有緩解,如今,她每天晚上靠吃幾片安眠藥才能勉強入睡,“很多人覺得睡不好覺不是什么大事,失眠也不是病,但在我看來,失眠比啥都要命。”
65歲李大爺:家里空落落的,哪能睡得好?
今年65歲的李大爺已經退休在家多年,因為退休工資較高,經濟上沒有什么顧慮,按理說,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身體狀況也不錯,生活也有保障,幸福指數很高,但他卻告訴記者,這些年,他飽受失眠的困擾。“今年過年,三個孩子都來看他,全家團圓讓他很高興。但是,當孩子們走后,家里一下子就變空了……”李大爺告訴記者,“只要一休息,腦子里就會浮現孩子們的笑臉,可一睜開眼睛卻發現,他們都不在身邊,心里空落落的,哪能睡得好。雖然也找過醫生,但是并不管用,只能勉強湊合著。”
媒體人王先生:采訪路上都要,抓緊時間補覺。
《2014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媒體從業人員以平均6.5小時的睡眠時間排名末尾,被歸納為“睡眠障礙高發人群”。對此,已經從事媒體行業4年的王先生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因為工作原因,他經常晚上加班到八九點,有時候回家了還得在線和編輯溝通,而且因為害怕撰寫的稿件出錯,每天神經都繃得很緊,很難有高質量的睡眠。睡得晚、睡得少,讓劉先生的生活嚴重依賴鬧鐘,自然醒的狀態很少發生,就連每周唯一的休息日也被各樣采訪占得滿滿的,“平常困了就在桌上趴一會,在采訪的路上,也會抓緊時間打個盹,對我來說,睡個好覺就是一件奢侈品。”
如何預防失眠
醫生:保持良好習慣是最佳辦法
昨日,記者走訪海口市部分醫院發現,在一些醫院的腦病、神經科門診,前來就診的患者中,有1/3是因為失眠,其中以三、四十歲的人群居多,尤其是女性占多數,在校學生失眠情況同樣比較突出。
“在我接觸過的失眠人群中,普遍呈現出一些相同的特點,他們入睡困難,夢淺、睡眠不踏實。早醒,凌晨兩三點醒來就睡不著了。”昨日,海南省中醫院腦病科副主任中醫師盧瑞麗接受采訪時表示,失眠癥患者的上述癥狀主要是由焦慮引起的,“這部分人群的性格特點是做事非常認真,愛較勁,做事情追求完美,也有點刻板,性格上很容易急躁。”
盧瑞麗提醒,市民要正確對待晚上失眠這個問題,睡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一種習慣,因而保持良好的生理習慣,遵循睡眠的自然規律,是預防睡眠障礙的最好辦法,一旦患上失眠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針對失眠人群,盧瑞麗也給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她表示,首先生活要有規律,按時作息,不能打亂生物鐘;飲食方面也要注意,例如睡前不要喝茶、咖啡等等;另外,睡前要避免看刺激性的影片、電視劇,例如恐怖、暴力等,“特別建議市民不要打麻將,因為打得太久會使人過于興奮,自然會影響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