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日報4月22日訊(記者 張淑芬)22日一早吳恩生便打來電話,21日晚上9點多,他終于跟馮長瑞聯系上了,“我們聊了40分鐘,他在電話里哽咽得都說不出話來。”22日下午,吳恩生和兩位老同學一起來到報社,向本報表達感謝。他們還有個請求,“我們還想找找劉兆雯,也是50多年沒見了。”
終于聯系到了馮長瑞
吳恩生告訴記者,他從21日晚上7點多開始給北京那邊打電話,一直到8點多才打通,接電話的是馮長瑞的兒子。小馮告訴他,馮長瑞現居貴陽,并給了他一個電話號碼。
“我按照號碼打過去,接電話的卻不是馮長瑞,我說我找馮長瑞,對方又給了我一個號碼。”就這樣幾經輾轉,當電話第三次接通時,吳恩生終于從電話那頭聽到了熟悉的聲音。
“喂,是馮長瑞嗎?我是你的老同學吳恩生啊。”吳恩生無比激動地開了口,可對方好長時間沒反應,吳恩生以為斷線了。過了好一會兒才傳來哽咽的聲音,他的聲音哆嗦著,終于開口說話:“你是濟南的吳恩生吧?多少年沒見了,真沒想到接到你電話啊。”就這樣,一根電話線將兩位老人的思念之情濃濃傳遞,倆人嘮了40多分鐘,馮長瑞怎么也不愿放下電話。
而21日晚上7點聯系上的朱延庚,也在22日上午從東營給記者打來電話:“謝謝你們的幫助,讓我聯系上多年的老同學,非常感謝。”
三位老人還有個心愿
22日下午1點多,吳恩生和他的兩位同學王叔民、丁榮(音)來到報社,他們表達了自己的感謝之情,吳恩生還寫了封感謝信表達謝意。在這封信中,他把《生活日報》比喻為百姓的貼心小棉襖。
三人在報社里再次給馮長瑞撥打了電話,馮長瑞得知三個老同學都在現場,高興極了。電話中,馮長瑞還說十一有機會要想辦法來濟南。而這邊的三位老同學也是積極響應,“我們等你來,咱好好聚聚。”
馮長瑞、朱延庚兩人聯系上了,三位老人還有個心愿,那就是高個子劉兆雯還沒有下落。
“劉兆雯人很好,學習也好,話不多,那時候我每天放學都要把她送到家。”丁榮女士說,她很想念這位老同學,當年劉兆雯考入華東紡織學院,后分配到安徽,如今已經失聯50多年,“拜托你們幫俺找找。”
讀者朋友,如果您知道老濟南劉兆雯的消息,請撥打96709或85193081聯系我們,我們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