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來看看濟南很多報紙上的標題,《我市衛生系統吹響創衛號角》,《決戰!為了城市的榮譽》,《一場沒有硝煙卻攸關未來的決戰》。你看這種硝煙味,都把它當成了戰爭。至于這么有這么火藥味嗎,原本是為了衛生的一個舉動。
好了,我們連線一位嘉賓,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薛瀾,薛教授您好。
薛瀾:
您好。
評論員:
您怎么看待在創辦一個衛生城市,居然標題中顯現出那么強烈的火藥味,是戰役,您覺得這場戰役是為誰打的?
薛瀾:
對,我覺得其實這里面把很多的動機和目的給扭曲了。其實創衛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大家的公共衛生意識,從根本上改善城市的衛生條件和狀況,為百姓創造一個干凈健康的生活環境。那么如果違背了這個最根本的目的,當成政績來爭取,短時間內傾注所有的資源,不顧一切來做,這樣掙來的榮譽,更多的是一種虛榮,不是真正的榮譽。
評論員:
而且非常容易反彈。薛教授,我剛才說了,但是另外一方面又可以理解,因為創辦衛生城市在現在的環境下,非常像高考,就是應試教育,能指望孩子全弄素質教育嗎?那他就考不上,所以他就得用應試教育的方法面對這張試卷,所以濟南的做法,沒有什么錯,全國其他城市也是這樣,你怎么看待這種應試教育和它的做法?
薛瀾:
對,實際上百姓需要的真正的衛生,是全市的衛生,不是個別面子街道的衛生。需要全年的衛生,不是檢查衛生這幾天的衛生。我們真正更需要考慮的是,到底在目前經濟發展狀況下,整個衛生環境等等這方面的問題,有哪些,怎么通過系統的努力,這個包括體制機制,包括公民素質的提高,包括政府的投入,等等通過綜合的努力,來去創建一種可持續的方式。所以這樣的榮譽獲得了,那真正的是屬于市民,屬于老百姓,但如果不是通過這樣的方式,那更多的就是一種虛名。
評論員:
好,一會兒咱們接著聊。其實高考一瞬間從應試教育改成素質教育,還有一定的距離。因為教育無法承受一夜之間巨大的改變,它需要有一個漸進的改革過程,但是方向應該明確。但是創辦衛生城市由這種應試教育改成素質教育,不應該太慢吧。過去已經有很多反面的例子,提醒我們不改不行了,我們接下來看看過去的一些讓你覺得很好笑的例子。
解說:
7月1日濟南街頭出現的一幕,在七年前,陜西渭南市民也曾親歷。
2007年6月,陜西省創衛組到渭南檢查工作,渭南全市大街小巷的米線、包子、涼皮等小飯館統統關門停業。因為相關檢查人員要求,所有衛生不達標的飯館都要關門,如果影響了創衛工作,不僅要罰錢,而且三年內都不能從事餐飲行業。
同樣是在2007年,河南省洛陽創衛運動出現了“打蒼蠅獎勵五毛錢,西瓜必須從地上挪到車上賣”的新鮮事。
為了創衛,就連在法庭也未能幸免。本應有三名法官出庭審理案件,結果只有一名法官出庭,因為另外兩名法官為創衛上街撿煙頭去了。
而早在當年1月,全國愛衛辦就曾為避免此類事件還發出過通知。
2007年1月新聞:
全國愛衛辦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活動中,必須根據當地的經過發展和群眾需求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創建目標,防止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避免出現擾民或造價群眾負擔等行為。
解說:
然而這一通知,似乎在一些地區并見效。時間到了2009年,河南焦作更是在網上,被指為創建衛生城市,涉嫌造假。2009年3,有網友爆料稱,全國創衛審驗期間,該市不僅關閉了市區內所有中小飯店,中小理發店,而且某些路段的飯店,還在一夜之間換了門臉。
在網友提供的照片中,店鋪的玻璃窗被各式各樣的簾子遮蓋著,而且無一例外的全部鎖著門。原本熱鬧的門前,既無車,又無人。
一些城市在創衛的過程中弄虛作假。而一些被評上衛生城市的地方,不久之后,卻出現了衛生情況大幅度滑坡的情況。
2007年2月新聞:
少數的已經獲得創衛成功的城市,長效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導致工作明顯滑坡,特別有些地方出現突擊應付檢查不良現象。
解說:
2008年2月,廣州市獲得了國家衛生城市的稱號。然而,兩個月之后就有媒體報出,市民拎著老鼠去上訪的新聞。只做表面工夫,突擊應對創衛檢查。當地媒體也曾對廣州某些街道的表現提出過質疑。
2010年當地電視臺就曾披露,廣州白云區飛鵝西路街道,在創衛檢查結束后,每晚依然油煙四起,被掃蕩的燒烤攤卷土重來,盡管附近居民投訴不斷,但居委會卻始終按兵不動。
廣州市民:
檢查團還沒有走,我們就知道會是這樣。每次都是這樣,每年都是這樣,創衛是這樣,創文也是這樣,都是一陣風過,我們還有什么信心。
評論員:
濟南這兩天的做法,跟過去的一些創衛城市的做法有相似之處,在整個事件的鏈條過程中,他們更像是應試教育,也就是高考當中要考高分的學生。這話不能拎著板子直打這些學生。反過來,我們要看看出試卷的人。比如說出時候試卷的人,如果暗訪都是提前讓人知道,這是不是屬于提前泄漏了考卷,泄漏了考題。如果在高考中泄漏了考題該受到什么樣的處罰,但愿不是。
接下來還有一個,要出題的這些老師,比如說愛衛辦的調研組要去暗訪,難道這些表面文章就能這么起作用嗎?你走到這么大濟南的城市,看到滿大街都是關門的小店鋪,您就假裝沒有看見,就這么容易被騙,如果這樣的話,就根本沒有資格當這樣的考官。我想這話,肯定全國愛衛辦的人聽完之后,一樂,我們才不會這樣,我們也不希望會是這樣。
因為在過去幾年時間里頭,愛衛辦也知道全國有一些造假或者其他的東西,屢屢通過新聞發布會,或者通過出相關的文件,去希望制止和改變,現在到了要換考題的時候和新的考法的時候,尤其是要聽老百姓的意見。這才是最佳真實的。
接下來,我們繼續連線嘉賓,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教授薛瀾,薛教授,您好。
薛瀾:
您好。
評論員:
我剛才已經說了,考試出考題的人,你的考試的方法要變,那你覺得持續了25年的創衛,全國的創衛,整個考題的體系是不要發生改變?
薛瀾:
你說的挺對,實際上,首先就是創衛標準的問題。也許原來的標準,看表面的東西比較多。好比市容的表面整潔的情況等等。檢查組來的時候很整潔,但是很難持續下去。
首先怎么樣能把標準化,既有表面的,也有內在的。內在好比說整個公民的基本衛生素質,公共衛生的基礎設施等等,這些東西標準要有所改變。
另外,其實也要實事求是。到底是要有一個絕對的標準還是相對的標準,因為我們講不同的城市,自然地理情況不同,城市發展的新舊程度不同,實際上它在取得公共衛生環境的進步,其實花費的努力也不一樣,那我們要看考察它的絕對達到某種標準。
評論員:
還是進步的幅度。
薛瀾:
它的進步,它的努力,這些可能都要考慮。
評論員:
這對出題的人,挑戰非常大。最后一個問題,其實從焦作的那件事情開始,一直到現在,普遍有這樣的聲音,這樣政府主導的評比的活動是否要持續下去,是否要換個玩兒法?
薛瀾:
這點其實,最近大家也知道,從新一屆政府上來,在大量的壓縮各種行政審批的同時,其實對各種評比也在進行“瘦身”。實際在政府行政資源很有限的情況下,其實也許在政府的引導下,通過社會和民間的方式,來舉辦這樣的活動,效果也許會更好。
評論員:
非常感謝薛教授帶給我們的解析。其實如果用現在應試教育的玩兒,你會覺得像紐約、巴黎、倫敦等等很多城市,想評上衛生城市,一點戲都沒有。因為它的街上,到處擺放的凳子、椅子、咖啡館等等。但是另一個角度,我們自己是否也要迅速的,由應試教育變成素質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