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6月3日至今,濟南零時公交運行僅四個多月,其載客量卻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經記者調查,除在六七八這幾個月(夏時令)乘坐零時公交的乘客較多外,其余時段多趟線路近似空跑。作為一項創新服務,零時公交受到社會廣泛關注,關于它未來的發展軌跡指向何處也同樣引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多趟公交幾近空跑
今年6月3日,濟南市公交總公司在城區主要干道構建零時公交網,對經七路、經十路、緯二路等12條走廊上運行的主干線路營運時間延長至零時左右,建設“井”字形和“米”字形夜間服務網絡。按照公交官方的說法,這一舉措是“滿足市民夜間出行需求,豐富市民夜生活,推動夜經濟發展。”值得社會關注的是,這也是濟南公交歷史上,同時也是我國北方城市首次實現零時公交網,此次推出的零時公交網節點無縫銜接在全國也屬首創。
據媒體此前的報道,在今年6月前后,乘坐零時公交的濟南市民較為集中。然而進入9月,天氣轉涼,乘客數量便有銳減之勢。夜605路公交線路是典型的零時公交線路之一。該線路西起黃崗路東,東至燕山立交橋,橫跨濟南東西城區。本月13日晚,記者來到605燕山立交橋首發站,時間是22點15分。此時零時公交運行剛剛拉開序幕,一輛夜605路公交車緩緩駛至公交站牌,除記者一行外,僅有一名乘客乘車。車輛從燕山立交橋向西北方向運行三四站后,又有1名乘客乘車。此時已是晚上10點30分。隨著時間推移,乘客并未明顯增多。當車輛經過北園立交橋這一站后,單線里程過半,整車乘客僅有5名。車輛繼續向西行駛至生產路附近時,兩名乘客下車,車內僅剩三名乘客。截至車輛駛至黃崗路東,剩余的三名乘客全部下車。該班次的夜605路公交車跑一個來回,僅搭載了5名乘客。
濟南公交一位車輛管理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乘客稀少的局面自9月份便開始上演。以K55路為例,從山東醫專到還鄉店這段路程,整趟來回僅有五六個人次。除此之外,緯十二路、歷山路途經的公交線路、82路的串聯路段都難得拉上幾位乘客。”對此,另一位零時公交的司機也表示,“公司前幾天讓我們統計載客流量,我都不用統計,來回就拉了一位乘客。”
經常乘坐公交的上班族王先生告訴記者,“夏天室外氣溫高,晚上我們還愿意出來購物、喝個扎啤、吃頓羊肉串,但是天氣一轉冷,我們一來是很少夜間外出,二來是我寧愿多花幾塊錢打車,也懶得多走幾步路等公交。”
記者獲得一份來自公交系統客流量的統計,零時公交網線路試運行以來,通過跟蹤線路22:00后發出班次客流情況看,6月份22:00后的每班客流量為15人次。7月、8月客流上升并逐步穩定,班運量為20人次以上。進入9月份,39路、K51路、82路、79路、夜605路、K55路22:00后班運量下降為10人次以下,39路、K51路、82路、79路、K55路23:00后的班運量在5人次以下。
公益與成本的博弈
“目前,我市夜間客流量總體偏少,分布也不均衡。客流聚集地還是圍繞著幾個主要的商圈,101、102路經過泉城廣場,每天基本都能坐滿,每逢周末還得加班次,才能拉得過來。乘客數量稀少,公交運行成本就提升。”年逾50歲的老司機王師傅表示,“不求一輛車拉的乘客能多多少,也至少能把一半以上座位填滿。不然一個來回三四十公里,燒著油氣跑空車,確實讓人心疼。”
“設立零時公交的初衷是方便市民夜間出行,但如今載客量稀少導致車空跑那么多路,也是我們糾結和沒有預料到的事。”濟南公交企業文化部一位負責人表示。對此,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鐵崗分析說,培育商業生態和環境生態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需要逐漸引導。居民的生活習慣需要慢慢培養,政府的服務配套只是支撐,還有賴于商業經營模式的轉變。
運行頻次可應時而變
“能否將部分路線運行時間提前一點?”、“乘客少的線路減少班次或者在秋冬季暫時取消,等到夏季再重新運行?”“零時公交發車頻率能否減少,僅在整點發車?”對此,不少市民通過微博、博客各抒己見。市民張先生表示,“如果零時公交能根據百姓的需求做出調整,他的公益性會彰顯得更加充分。接近濟南公交系統的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公交系統正在針對零時公交市場運行情況進行論證,正式的調整政策還未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