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個文化經濟特區,曲阜在經歷了艱難摸索后開始強勢躍起。如今,“戰斗”已進入第二個年頭,各項工作是否順利進行?有何進展?10月29日,新浪山東小編跟隨“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抵達濟寧,感受濟寧文化之旅。
“曲阜文化經濟特區是區域文化建設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曲阜,包括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區和中華文化標志城在內,都受到了省宣傳部和省文化廳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濟寧市宣傳部部長王次忠說。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的源頭,曲阜擁有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9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106項。其中孔廟、孔府、孔林蜚聲國內外,來山東到“三孔”才不虛此行。2011年,在山東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在曲阜設立“文化特區”的提議首次進入公眾視野。2012年底,省政府與文化部簽署《關于合作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框架協議》,提出了共同探索創建曲阜“文化經濟特區”,從此曲阜及周邊文化資源富集地區成為“區別對待”的發展區域。
如今,文化經濟特區規劃編制工作已經通過專家論證,核心區規劃編制初步完成。曲阜在確立了“一軸、一河、一城、一區、四山”的文化經濟發展空間和戰略格局!耙惠S”即沿孔孟文化大中軸線形成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帶;“一河”即沿蓼河建設儒家文化景觀帶;“一城”即實施明故城保護復興工程,建設明故城儒家思想體驗休閑區;“一區”即把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核心區建成曲阜新城文化綜合體;“四山”即加快開發尼山、石門山、九仙山、九龍山,形成度假休閑、農業觀光、教育培訓產業帶。
“下一步我們還將持續發力,加強文化經濟特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從硬件上保證文化經濟特區不打折、不縮水、保質保量。提升硬件的同時,還需提高文化軟實力! 王次忠介紹,在百姓中間傳遞傳統美德,促進素質的提升至關重要。在曲阜,一個小小的折扇、一枚精致的印章、一堂論語課程、一場精彩的開城表演都成為游客們津津樂道的東西。曲阜正賦予旅游更多的文化內涵。
然而,文化的背后需要人與人的傳承,只有將禮讓、孝道的儒家文化在曲阜人民心中傳遞,才是將文化歸于本真。因此,特區首先從教師、警察等崗位入手,提升職業道德水平。在曲阜儒源儒家文化體驗基地,國學班、禮儀班、茶藝班等極具特色的課程設置讓人耳目一新,除了有曲阜本地的市民在此接受文明禮儀的培訓與體驗,每天還吸引全國各地的企業家、青少年慕名而來,深度體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針對“仁、義、禮、智、信”的先優人物成立了“善行義舉榜”定期公布,在百姓中間掀起學習傳統文化的風尚。
曲阜文化經濟特區建設初見成效,下一步去向何處也在計劃中。王次忠介紹:“下一步我們還需在政策層面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而且要多多爭取省級乃至國家級層面的支持,讓濟寧走上‘文化強市’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