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臨沂10月31日訊(記者 姜洋 孔紅星)“這里真漂亮!”今天,“聚焦‘一圈一帶’——第十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采訪團來到了位于臨沂蘭陵卞莊街道代村的蘭陵國家農業公園。一走進蘭陵國家農業公園,采訪團的記者們不禁贊嘆著園內的景致。據了解,依托“一圈一帶”建設中的旅游產業的輻射帶動、轉型升級作用,臨沂做強農業經濟,不僅推動農業公園建設,還將公園打造成了4A級旅游景點。
現代農業公園景色迷人 溫室打造4A級旅游景點
“快看,孔雀向東南方向飛去了!”采訪團的記者們在園區內看到飛來的孔雀,驚喜地招呼大家觀看。在竹林水岸景區內,記者們對美麗的景色所吸引,拿著手中的相機不停地拍照。
漫步在臨沂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內,仿佛走入了一座美麗的公園景區。寬敞的柏油路,姿態婀娜的觀光樹,路旁風光綺麗的田園景色,都讓采訪團的記者們流連忘返。在農業公園內,即使到了深秋時節,依然處處可見綠樹成蔭,展現生機勃勃的景象。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是全省最大的生態農業旅游示范區,它將傳統農業和現代高科技農業有機結合,同時融入了蘭陵本土的地理知識,人文景觀,生動展現蘭陵縣作為“山東南菜園”的美麗富饒。蘭陵國家農業公園項目規劃總面積62萬畝,其中核心區占地面積2萬畝,示范區10萬畝。景區內分為農耕文化、科技成果展示區、現代農業示范區、花卉苗木展示區、農耕采摘體驗區、休閑養生度假區等十大功能區。
公園現已累計投資4.2億元,景區內農展館、錦繡蘭陵、農科蔬苑、華夏菜園、沂蒙山農耕博物館、熱帶雨林館等五大智能場館以及新天地游樂城、竹林水岸等游樂場所均已向游客開放,景區旅游元素不斷豐富完善。竹林水岸種植了160余種竹子,景區內流水潺潺、鳥語花香,竹林水岸景區有羊保姆體驗區、兔baby幼兒園、小豬運動場、孔雀東南飛、民俗購物街。民俗街中的豆腐坊、煎餅坊、酥糖坊、鐵匠鋪讓不少記者大開眼界,萬鳥園、羊駝則讓很多記者流連忘返。
作為中國農業休閑的最高端形態和全國首家國家農業公園,按照山東省旅游局“全國首家,世界一流”的定位要求,該縣整合代村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國營農場2萬畝土地,規劃了“一心兩村一帶五區”的空間格局。2013年9月,蘭陵國家農業公園景區被農業部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園區”,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高新技術打造現代農業公園 土地流轉讓農民增收千萬
在現代農業示范園“農科苑”大棚溫室內,一個人可以輕松實現對6000多平方米蔬菜進行管理,這得益于先進的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設施。據工作人員介紹,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可節水35%至50%,同時能節肥30%至40%,增產20%以上。
在這個現代農業示范園里,還有一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錦繡蒼山”展廳。這是一個現代化智能溫室,熱帶的植物、太空育種蔬菜、巨人南瓜、曼陀羅……,很多外面難得一見的植物在這個溫室里都可以見到。在現代農業示范園的農科蔬苑中,展示了利用立柱式無土栽培技術、漂浮水培技術等現代高科技栽培技術栽培的農作物。美景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以及購買花卉苗木。
據了解,蘭陵在做強農業“一區五園”中,以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為載體,重點建設代村現代農業示范園、西部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東部優質大蒜生產示范園、莊塢優質牛蒡生產示范園、金嶺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形成連片種植30萬畝蔬菜、30萬畝大蒜、5萬畝牛蒡,食用菌年投料2億公斤、年產量2.25億公斤的區域規模優勢。
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通過土地流轉和整理,規劃建設了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園區、千畝有機蔬菜種植區,吸引了十多家企業入駐。“種植區內大棚采用黃瓜和苦瓜套種模式,充分利用空間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一個大棚年產有機蔬菜1.5萬公斤,除去大棚租金,收入能達到8萬元。”示范園區建設項目負責人介紹。種植區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能夠解決個體大棚蔬菜的技術障礙、標準質量、市場銷售等問題。通過園區輻射帶動作用,周邊8個村的2500余戶農民從中受益,年增收1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