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紀問責
實際上,中共十八大后,中紀委提出,落實紀委(紀檢組)監督責任的要求,進一步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明確駐部紀檢組監察局職責定位,突出主責主業,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有關工作,住建部新設反腐敗協調小組即是落實這一調整的具體行為。
記者了解到,在增設反腐敗協調小組的同時,中紀委駐住建部紀檢組監察局退出了多項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的協調工作,其目的即在于將工作職能和精力集中在反腐敗領域。
這些退出的領域多是住建部的具體業務環節,具體包括:退出駐在部門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和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等3個議事協調機構,退出駐在部門資質資格評審、招標投標、公務員選拔錄用、領導干部競爭上崗等23項具體業務流程工作。
“在監督這個領域,其實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業務監督,比如工程質量、招投標、職業資格、預售審批等等;另一部分是涉事官員的腐敗問題,原來的業務結構里面,紀檢組既要配合查辦系統內的腐敗案件,又要參與監管一些業務條線,工作精力的分配比較分散,現在,紀檢組的工作精力從原來的既管‘業務條線’的行為,又關涉世官員的‘人’,調整到只管涉事官員人的腐敗問題,這個精力就很集中了。”一位接近住建部的權威人士向記者表示。
在退出上述領域的協調議事職能的同時,繼續參與駐在部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廉政風險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貫徹落實懲治和預防體系工作領導小組、干部聯系會議、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等5個議事協調機構,但不再牽頭辦公室工作。
中紀委駐住建部紀檢組下發的《通知》明確表示,本次調整將切實把組局監督的切入點從配合參與轉到執紀問責上來,進一步理順與駐在部門業務司局的關系,避免了“越位”“錯位”等問題,真正集中精力聚焦主業,切實強化監督執紀問責。
治理涉房腐敗
記者查閱公開資料發現,截至本報記者發稿時止,除住建部外,尚未有其他中央部門和國務院部委公開披露設立“反腐敗協調小組”或類似協調議事機制的信息。住建部“反腐敗協調小組”的設立,與當前反腐敗總體工作中,涉房腐敗頻發的現狀有關。
日前,中央紀委監察部設立專欄,披露2013年以來中央巡視組巡視工作有關信息。中紀委監察部披露的信息顯示,在2013年以來被巡視的21個省份中,有20個省份發現了房產腐敗,占比高達95%;在巡視的所有34個地區、單位中,有19名省部級官員在中央巡視組進駐后落馬,不少高官落馬與房地產業密不可分。
中央巡視組在巡視工作中發現,福建省全面查糾違規設置排他性條件、“量身定制”、定向掛牌的經營性房地產用地的行為,查出2012年以來違規用地266宗,已整改糾正41宗。
遼寧省對查出的1125宗違法用地問題,立案查處989宗,非立案處理136宗,目前已結案1116宗。
山東省嚴肅查處重大項目運作不規范、領導干部及其親屬插手工程招標、土地轉讓的案件37件,涉及領導干部50人,處理領導干部36人;全省檢察機關共立查案件175件、203人。
“反腐敗工作小組設立之后,應該會集中處理涉及房地產的腐敗問題,從已有其他領域的情況看,查處、通報的頻率和數量,都可能會增多、加快。”前述接近住建部的權威人士分析稱。
記者了解到,在中紀委駐住建部紀檢組下發的《通知》中,明確要求進一步加大反腐工作協調力度和違紀違法行為通報曝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