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趵突泉水位27.59米,已跌破紅線 記者趙天羿攝

  昨日是世界水日,同時趵突泉水位跌破“紅線”,這不禁讓放棄喝地下水而全力保泉的省城市民格外揪心。目前,濟南的水資源情況怎樣?供水工程進展如何?記者采訪中了解到,根據目前的水庫蓄水量,如果黃河斷流,濟南庫水夠喝倆月。 記者 王新超

  濟南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1/7

  昨天是世界水日。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大作出決議,每年3月22日為“世界水日”,其宗旨是推動水資源管理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中國水利部確定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為“中國水周”。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水與可持續發展”。

  昨日濟南市水利局網站公布的數據顯示,趵突泉水位27.59米,正式跌破27.60米的紅色預警線。(編者注:這是3月19日8年來首次跌破紅線后,5天內第2次跌破紅線)與此同時,黑虎泉水位27.52米,也創新 低。昨日下午記者來到黑虎泉池邊看到,其水流又有所減少,最西邊的虎頭處出水量已經很微小。預測今年趵突泉停噴的可能性占到了90%。

  據悉,濟南是資源型缺水型城市,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639毫米,水資源總量17.48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1.5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有290立方米,不足全國的1/7。當前濟南面臨著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供水和保泉壓力大的問題。

  鵲山、玉清湖水庫蓄水七千余萬方

  據了解,目前濟南市的水源地包括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其中,地表水水源中有山區水庫,分別為臥虎山水庫、錦繡川水庫和狼貓山水庫;還有平原水庫,包括玉清湖水庫、鵲山水庫和東湖水庫。

  地下水水源中,東郊水源地包括白泉、李莊和宿家三處水源地,設計日供水能力20萬立方米; 西郊水源地包括峨眉山、大楊、臘山三處水源地,設計 日供水能力25萬立方米;濟西水源地包括古城、冷莊、橋子李三處水源地,設計日供水能力20萬立方米;前景水源地包括普利門、解放橋、歷南、羊頭峪、泉城 路、飲虎池、東八里洼、華能路8處市區水源地,設計日供水能力10萬立方米。除此之外,還有長孝水源地(位于長清區歸德鎮曹樓,設計日供水能力10萬立方 米)和高新區水源地(包括東源、東泉水源地)。

  目前,玉清湖水庫蓄水量達到2750多萬立方米,鵲山水庫滿庫容4600萬立方米,目前蓄水量達到4300多萬立方米,幾近滿庫容。即使黃河斷流,兩個水庫不再引水,也能保證城區兩個多月的用水需求。此外,玉清湖水庫有雙水源保證,不再有黃河來水時,可以通過濟平干渠引長江水入玉清湖水庫。

  東區水廠將于10月完工 五庫連通二期工程今日開工

  昨日,記者從濟南泉城水務有限公司了解到,針對目前濟南東區水源短缺的問題,公司正在建東區水廠,目前該工程已經開工,預計10月底完工。東區 水廠主要服務于濟南市東部城區,通過東連供水管網從鵲山水庫調水,近期(5-10年)規模為10萬立方米/日。與此同時,近日,臥虎山水庫供水線路改造工 程(寨而頭泵站——南康泵站)合同簽約儀式在濟南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舉行。記者了解到,該工程為“五庫連通”中的二期工程,將于今日開工,預計年底 全部完工。

  記者了解到,臥虎山水庫供水線路改造工程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改善濟南市水環境和水生態承載能力的水系連通工程。臥虎山水庫是省城南部“大水缸”之一,承擔著重要的供水、保泉、灌溉、防洪任務。此次線路改造完畢后,將實現長江水、黃河水、當地地表水3種水源向南郊水廠、分水嶺水廠供水,向興隆、漿水泉、孟家3座水庫供水,向興濟河等4條河流提供生態用水,進一步優化濟南市供水體系,提高供水保障率。

  相關鏈接

  濟南部分水源地日供水量一覽濟南城市供水中,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比例約為8:2,主要依靠黃河水。其中,●鵲山水庫每日供水30多萬立方米,●玉清湖水庫每日供水40多萬立方米,●錦繡川往分水嶺水廠供水約2萬方/天。

  地下水水源方面:

  ●白泉水源地供水

  約12000方/天,

  ●長孝水源地供水

  約45000方/天,

  ●東源水源地供水

  約19000方/天,

  ●東泉水源地供水約

  1萬方/天,

  ●西郊水源地供水約

  2000方/天。

  此外,還有部分供水管網到達不了的地方,采用自備井取水。

  相關新聞

  實施“五庫連通”工程解決河道缺水問題

  商報濟南消息(通訊員于瑞霞龔文超 記者張夢堯)3月22 日上午,歷下區在洪山廣場組織開展了“3·22世界水日”宣傳活動。現場向市民展示了環保監測車、霧炮車和新能源汽車等設備以及即將開啟的“五庫連通”工程的運作規程。

  據了解,歷下區今年擬投資4500萬元,重點開啟全福河、小漢峪溝、仁智街邊溝三條河道綜合整治工程,確保實現整治一條河道、美化一條河道、亮 化一條河道;堅持治污優先、生態為本的原則,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以“補泉、補源、補水”為目標,開啟“五庫連通”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大辛河、全 福河等河道內嚴重缺水的問題,滿足群眾親水、戲水需求。

  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最完善的水土保持方案,創設功能最全的用水監測、計量與統計體系,積極為濟南市“海綿城市”的創建貢獻力量;加強防汛指揮中心信息化建設,整肅防汛隊伍,儲足防汛物資,完善防汛預案,嚴查防汛隱患,確保防汛工作的萬無一失。

  (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