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投——

  政府民間投資雙向發力

  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大、周期長,僅靠財政資金勢必捉襟見肘。“我們通過設立股權投資引導基金、發行政府債券、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努力破解資金制約難題。”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臨沂中環新能源是一家利用垃圾發電的大型企業,每年處理垃圾量達55萬噸。“我們通過與當地政府BOO(建設-經營-擁有)模式合作,政府給了公司垃圾收購的特許經營權力,公司則購買垃圾運輸車輛以及相關處置裝置,特許經營期30年過后,所建項目歸我們擁有。”中環公司項目部副經理林文超告訴記者,這相當于為政府省了5億多元的投入。同時,該公司去年僅上網發電收入就接近6000萬元,“實現了企業和政府的雙贏。”林文超說。

  在堅持“雙向發力”原則下,我省通過創新政府投資方式,放大“四兩撥千斤”的示范引領效應。計劃設立省級股權投資引導基金,三年出資100億元,吸引社會資金3000億元以上,重點投向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另一方面,著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今年一季度我省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6.2%,高于整個投資增速1.4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保持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