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常說,第一印象至關重要,對一座城市而言,建筑物就是“門面擔當”。“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大美濟南在建筑上“顏值”確有短板。在“解放思想大討論”務虛會上,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表示,濟南建筑有點“土”。那么,濟南建筑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去除這個“土”字,濟南要在哪些方面加把勁?
【關鍵詞:色彩】對五大類建筑進行色彩管控
相關部門已經編制《濟南市建筑色彩應用技術導引》,將建筑分為居住類建筑、商業類建筑、辦公類建筑、工業類建筑和其他建筑五大類進行分別管控,其中居住類建筑墻面基調色宜采用高明度低純度的暖色,形成溫馨、宜居的色彩景觀。
城市的建筑色彩是表達城市的語言,人們可以通過城市的建筑色彩來把握城市形象,從而形成對城市的整體印象。端午假期第一天,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說實話,一下火車感覺城市挺舊的,到了大明湖這片還算不錯。”首次來濟南的天津游客李先生說,坐車的過程中覺得濟南有點沉悶。“我在濟南住了十幾年了,總體來說,有點偏灰暗。”市民高女士表示。
一名長期從事建筑工程研究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色彩偏“土”與濟南古城特質、地理位置光環境以及新建建筑長期不注重色彩規劃都有關系。據了解,濟南市位于中國光氣候分區中的第三分區,年均總照度為全國中等水平。但是因城市自然通風能力差和建筑污染重等原因,削弱了自然光的能量。在新建建筑方面,也存在項目主要負責人隨意定色的情況。
不過,在改變濟南建筑顏色的“土”氣上,濟南已經開始行動。記者自濟南市規劃部門了解到,針對新建項目、在建項目和建成項目制定不同的管理機制和管理措施,新建項目全面加強色彩方案審查。“下一步,還將完成《高層建筑的色彩應用研究》和《高層住宅建筑色彩設計研究》的課題,為高層建筑色彩設計提供技術依據。”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鍵詞:高度】老城區要保護性地“限高”
以大明湖周邊高度控制為例,大明湖北至膠濟鐵路控制高度由南至北為24米至50米、東西分別控制至東西護城河以外約200米,控制高度由內向外為18至36米;南至泉城路,由北向南為15至45米。保護大明湖至千佛山佛山倒影的固有景觀,控制視廊內的建筑高度,滿足大明湖北岸至千佛山一覽亭以上山體的通視要求。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濟南的歷史城區是難得的寶藏。不過隨著社會發展,不少新項目落地老城區,其中不乏超高層建筑,與原有傳統建筑形成鮮明對比,從一定意義上講,能守住老城區的高度,也是一種去“土”。在“解放思想大討論”務虛會上,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表示,老城區要實行保護、限高的策略。
根據濟南市規劃部門關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初步規劃成果,將保護古城視廊。具體而言,包括山城互看視廊、趵突泉、五龍潭向商埠區視廊等。重要街巷和濱水街巷兩側視廊的控制上,從道路一側看向對岸,采用人視45度角,控制明確第一層和第二層的建筑高度,呈現退臺效果,形成宜人的親水尺度空間。
據介紹,不僅在主城區,在其他區域的規劃中也有相關的高度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