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中發現的水母。本報記者鄭帥攝池塘中發現的水母。本報記者鄭帥攝

  本報8月24日訊(記者鄭帥) 淡水水母是一種稀有的腔腸動物,對水質要求極高,一般環境下很難存活。然而,在章丘市硯池村東頭的一個水坑里,竟發現了大量淡水水母。

  據村民單女士反映,自己的孩子在村頭的一處水坑發現了大量水母。24日中午12時許,記者趕到章丘市硯池村單女士家中。在屋內一個盆子里,記者看到了單女士的孩子從水坑中撈的5只水母。

  記者看到,5只水母全身透明,身體呈圓形,如一元硬幣般大小。5只水母在水中時靜時動。靜時整個身體散漫地浮在水中,動時則一張一縮,上下漂蕩,悠然自得。水母如一把撐開的傘,傘的邊緣有許多細線狀的觸手。在傘的中央部分,有4片花瓣狀的器官,隨身體一起伸縮。

  單女士的兒子小雨稱,“昨天上午11點多我們去水坑那邊釣魚,剛到那就看見水面上漂著一片白的東西,還在不停地動來動去。我倆也不知道是什么,就用放魚的水桶撈上來5只帶回家了。”小雨說,當時就是覺得很新鮮,上網一查才知道是水母。

  在兩個孩子帶領下,記者來到發現水母的水坑邊。水坑位于村子東頭,是兩年前準備建樓挖的地槽。地槽里面有幾處積水的地方形成了小池塘,水邊也長了許多水草。發現水母的這塊水坑大約有一百平米,因為前幾天剛下了雨,水質比較清澈。

  池塘里有幾只水母在上下游動,由于水母呈透明狀,如果不仔細看很難發現。單女士稱,昨天的溫度較高,水面上白白的一片。可能是今天陰天,溫度低,水母已經沉到了水下。

  據了解,淡水水母是一種稀有的腔腸動物,對水質要求較高,一般環境下很難存活。桃花水母距今已有6 。 5億年,比恐龍還早幾億年,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在這樣的水坑里,怎么會出現水母呢?

  帶著單女士家中的一只水母,記者來到山東省淡水漁業研究院。研究院的專家稱,從外形上來看這種水母和之前泗水發現的桃花水母相似,但具體還需進一步鑒定。

  “淡水水母對水質的要求比較高,所以野生的淡水水母并不多見。這些水母很可能是人工養殖的水母意外流入池塘,加之近日大量降雨讓池塘的水質改善很多,適宜水母生存繁殖,所以會大量出現。”該專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