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2:壁掛爐用戶首檔線能否提高?

  回應:“門檻”經調研劃定,已經很照顧了

  譚先生家住王官莊小區,沒法集中供暖,去年冬天買來壁掛爐。根據譚先生的說法,他們家三口人,采暖面積90平方米,冬天取暖省著用一天也能跑10格,4個月下來就有1200立方米。非取暖季,做飯、燒水等生活用氣一個月大約十六七立方米,8個月就130立方米左右。“算來算去,我們家一年用氣有1300多立方米,很容易就進入第二階梯。”譚先生認為,備案方案將壁掛爐用戶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檔線設為1100立方米,還是有點偏低。

  曹女士也有相同看法。“我姥姥平時一個人住,母親和兩姐妹一周去一次,算下來一周里有一半時間是我姥姥一個人在家,也就一個房間需要取暖。姥姥家約90平方米大,冬季取暖一天跑10格。我和我媽一起算了算,也覺得很容易超。”曹女士說。

  市物價局相關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濟南現有6.3萬戶壁掛爐用戶,燃氣公司根據抄表數據算出來的結果是,壁掛爐用戶在取暖季節戶均用氣為每天6.24立方米。為保證公平公正,他們請來各路專家,光座談會就開了七八次,參考數據既有燃氣公司提供的,還有山東大學的抽樣調查數據。

  另外,根據統計部門數據,濟南市人均居住面積為30.3平方米,三口之家就是90平方米。備選方案主要覆蓋居住面積為90平方米的家庭,物價部門從中挑選30戶壁掛爐用戶入戶調查,記錄一周數據,最后決定將取暖季戶均用氣設定為每天8立方米,比燃氣公司給出的6.24要高。按120天計算,一個取暖季就是960立方米。

  “1100減去960,非取暖季還剩140立方米,一個月也就17.5立方米,對普通家庭來說,這完全夠用。所以第一檔上限定為1100立方米不算少,且沒有第三階梯,已經很照顧了。如果房子太大或者房屋保暖性很差,可能會超,但我們要照顧的是絕大部分家庭而不是全部,否則就失去階梯價格的意義。”上述人士說。

  聲音3:年度“余量”能否轉到次年?

  回應:操作麻煩“不現實”,以年度為計量周期

  王先生家也是壁掛爐用戶,不過平時忙于上班,晚上回家晚,在家時間很短,也不做飯,但是每隔一年其老家父母都要來濟南住很長一段時間,父母一來,家里每日三餐要做飯,冬天取暖時間和面積也大幅增加,所以用氣量總是一年高一年低,反差很大。

  王先生說,現在大家都呼吁手機流量不清零,當月剩余流量累積到下個月,階梯氣價是否可以效仿?“假如我家第一年只用了800立方米,比1100立方米要少300立方米,能否將這300立方米計入第二年,即超過1400立方米才進入第二階梯。普通用戶也一樣,頭年沒超過第一檔的部分結轉到次年。”

  對此,市物價局價格管理處給出答復說“不現實”,階梯氣價以年度為計量周期,第二年肯定要清零,如果不這樣,一年年順延下去,操作起來會很麻煩。而且王先生的情況屬個例,一般家庭每年用氣量不會相差太多。

  聽證會參加人(23人)

  ●王志紅 女 自由職業消費者

  ●王洪偉 男 民進濟南市委消費者

  ●劉令杰 男 濟南國棉四廠消費者

  ●劉秀田 女 退休消費者

  ●張奎 男 大潤發消費者

  ●孟慶玲 女 試驗機廠消費者

  ●苗建 男 濟鋼消費者

  ●趙善軍 男 濟南市市中食藥局消費者

  ●竇星剛 男 濟南仁豐紡織公司消費者

  ●潘佳 男 濟南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消費者

  ●胡正春 男 山東智邦改建加固工程有限公司濟南市人大

  ●劉永海 男 歷下區廣東街道和平路社區濟南市人大

  ●馮貴萍 女 市農業局濟南市政協

  ●張建新 男 章丘市教育體育局濟南市政協

  ●李興泉 男 山東建筑大學專家學者

  ●王佃利 男 山東大學專家學者

  ●范杰民 男 山東濟華燃氣有限公司經營企業

  ●賈美春 男 山東明仁福瑞達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利益相關方

  ●張殿嶺 男 濟南市審計局政府部門

  ●唐麗 女 國家統計局濟南調查處政府部門

  ●劉文濤 男 濟南市民政局政府部門

  ●董文峰 男 濟南市總工會政府部門

  ●王立偉 男 濟南市財政局政府部門

  (大眾網綜合《山東商報》《濟南時報》相關稿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