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因需求相對少生產線開工賺頭少
為啥該藥如此難找?記者查詢發現,國內生產該藥的廠家目前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一家。據知情者透露,目前上海第一生化藥業已基本不生產該藥,即使每年生產幾千支,也只能滿足上海地區,根本到不了外省。“物以稀為貴,就是因為市場供應少,黑市才炒得這么厲害,即便價格飛漲,現在該藥也是‘有價無市’。”
吳學新分析,之前是因藥品價格比較低,廠家沒有利潤無生產積極性。自今年6月1日,國家放開了藥品定價,藥廠可以自主定價,但因嬰兒痙攣癥發病率低,該藥在全國來說,用量畢竟有限,很難給藥廠帶來利潤。再者,也存在“原料缺乏”的因素。該藥的原料是從動物的腦垂體中提取的,確實比較珍稀。
“讓廉價藥重回市場,只放開定價是不夠的,國家還應該出臺一些罕見藥物的扶持鼓勵政策,比如生產罕見藥有補助,讓藥廠有賺頭,才能有生產的動力。”吳學新說。
相關鏈接
如何抓住廉價藥這棵救命稻草?
據悉,ACTH曾經是國家發改委的限價藥。2006年,發改委發布的[2006]2989號文件中,對354種藥品最高零售價格進行限制,ACTH名列其中,最高限價為7.16元/支。
俗話說,有困難找政府,這個問題還得政府來幫忙解決和干預。廉價藥品價格低,效果好,如果再保證產量和銷售,就能極大緩解“看病貴”的問題。希望政府和藥監部門能齊心合力,給予廉價藥生產方更多的補貼和幫助,增強其生產積極性,從根本上保證廉價藥品的生產、儲存,解決百姓看病用藥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