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晚報96706熱線消息 (記者 寇潤濤 通訊員 馬光仁 馬元花) 村里為老人修建日間照料場所幸福院,沒想到循著老人的記憶, 挖地基時竟真的出了 “寶貝” 。近日, 濟南市長清區(qū)唐李村挖出一埋在地下長達50年的元代古城石門和三座石碑。
唐李村黨支部書記唐友喜告訴記者, 今年8月, 村里開始修建幸福院, 一些上了年紀的村民一再建議:“將在1966年埋入地下的盧故城的大門和幾座石碑挖出來。 ”城門舊址就在即將開挖幸福院地基的地方。“這些都是文物, 村民想重新恢復古城門的原貌, 讓年輕后代了解古代盧城及延續(xù)下來的歷史。 ”
循著老人們的記憶, 村里果然在開挖幸福院地基的地方, 挖出了原盧城的石門和石碑。 據(jù)了解, 盧故城石門由三塊巨石構(gòu)成, 左右各一塊立石, 高2.8米、 寬60厘米、 厚40厘米。 左立柱石上刻有修石門的文字記載,有修建石門的經(jīng)過、 人員和時間, 修建時間是 “泰定肆年叁月” , 推算出來是1326年的元代泰定年間, 至今689年。 立石的上方還有放石橫梁的槽。 門上石橫梁長3.5米, 即門寬3.5米, 兩頭還有放入門立石的榫, 長30厘米、 寬10厘米。
據(jù)史料記載,唐李村緊鄰的國莊以西有洼地名叫“盧城洼” , 是春秋時期一小國盧城的遺址, 也是世界盧姓的發(fā)祥地。 該遺址在2007年被公布為濟南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85歲的村民唐慶法介紹說, 據(jù)以往老輩人回憶,距今100多年前, 盧故城城門破爛不堪, 于是唐李村的祖先們就把盧城城門移到他們村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