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本報報道了在濟廣高速油罐車爆燃事故中受傷的油罐車司機小張急需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但在濟南遍尋沒有,只得從東營調運的事情。小小破傷風,不及時接種疫苗也會要人命。為啥“救命針”這么難買?記者為此做了調查。

   [現狀] “人破”免疫球蛋白需求量大 2008年后一直缺貨

  破傷風免疫球蛋白是否如此“稀有”?14日,記者聯系了山大二院、千佛山醫院、省中醫、市婦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四人民醫院、市第五人民醫院等10家醫院。這幾家醫院藥劑科均表示,醫院只有普通的破傷風針,沒有破傷風免疫球蛋白。“我們醫院以前還有,但現在供不上貨了。”“醫院一直沒有,要是真需要,就想辦法從其他地方調。”……幾位醫院藥劑科工作人員說。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外五科是全省治療破傷風疾病的“基地”科室。該科主任逄金滿介紹,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外毒素導致的神經系統中毒性疾病,一切開放性損傷均有發生破傷風的可能。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在10%—40%。

  他說,用于注射的破傷風針劑分為“馬破”(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和“人破”(人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馬破”是從馬的血液中提取,即破傷風抗毒素,注射前要做皮試;“人破”則直接從人體血漿中提取,不需皮試,可直接注射。各醫院緊缺的,正是從人體血漿中提取制成的破傷風“人破”免疫球蛋白。“注射破傷風抗毒素需要做皮試,但患者皮試過敏反應出現的幾率為30%—50%,這些人都需要打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龐金滿說,“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平時需求量挺大,外傷病人基本上都需要,自從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這種藥一直缺貨。”

   [困境] 生產工藝要求高 一般企業難獲批

  據了解,三院外五科一年能接診七八十例病人,對破傷風針劑需求量較大。普通的破傷風針劑其實不缺,如果對此不過敏,普通破傷風針也可以代替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價格僅為十幾元,而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價格是其幾十倍。但如果對普通針劑過敏,則必須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不僅在濟南,在全國此藥也頻頻面臨缺貨。“以往即使在我院,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存量也只有幾十支,而一個需要治療的破傷風患者,一次就要用24支。”逄金滿說。

  據濟南市食藥監局藥品市場監管處處長杜軍介紹,目前濟南沒有生產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藥企,整個山東也就位于泰安的山東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一家生產,這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由于對生產環境、生產工藝都有很高的要求,這類藥企很難批,所以在全國范圍內,生產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藥企都不是很多。

  記者聯系到山東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該公司辦公室一工作人員介紹,全省確實只有他們一家企業生產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這種藥,公司的生產量很難滿足市場的需求。“不是我們不想生產,我們的流水線、生產能力完全能產出更多的針劑,但確實血源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該工作人員說,該公司有自己的單采血漿站,但血漿站收集血非常難。而且和其他血液制品不同,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的生產中,必須要求血液捐獻者注射過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并產生抗體。這種藥需要特免血漿,合格的就更少了。

  [探因]價格因素已解決 血源不足是主因

  杜軍也表示,血源不足是破傷風免疫球蛋白緊缺的主要原因。“生產企業所用的血漿并不是來自血站的無償獻血,而是來自國家批準的采血點,在這些采血點獻血是有償的。原來貴州有很多采血點,但由于國家整頓,全國的采血點數量減少,采集血液量大幅下降,使得原材料供應緊張。再加上人們對采血點有誤解,認為到采血點有償獻血就是‘賣血’,使得很多人不愿去獻血。其實與無償獻血一樣,到采血點有償獻血也是一項公益行為。”杜軍說。

  目前該藥已由原來的每支70元漲到每支300多元,但受制于血液來源,該藥還是有價無市。逄金滿說,如果實在無法找到破傷風免疫球蛋白,醫生可以使用脫敏治療,即將破傷風抗毒素分為十份,每隔幾分鐘注射給患者,“這樣也有過敏的可能性,但風險低一些。當然,這樣做需要征求病人的同意。”逄金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