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魏橋創業集團用時十四年建成了集熱電、氧化鋁、原鋁、高精鋁板帶箔于一體的“鋁電網材一體化”和“上下游業務一體化”的產業模式,更是建成了世界首條600kA鋁電解生產系列,2014年利潤達118億元。如此耀眼的成績之下,是魏橋鋁電對技術創新的不斷追求、對高效管理的不斷細化及對運營模式的不斷創新。本文將從魏橋鋁電的發展歷程、技術創新模式、管理模式和運營模式對其進行分析,展示我國鋁工業發展的一個典型成功模式。

  十四年一躍成為

  世界最大鋁業巨頭

  魏橋創業集團的前身為一個小型油棉加工廠,自1981年開始,經歷34年的創新與發展,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控股子公司魏橋紡織和關聯公司中國宏橋2家香港上市公司,鄒平、魏橋、濱州、惠民、陽信、沾化、北海、威海、印尼、幾內亞10個生產基地、16萬名員工、1500億元總資產,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產業鏈及“熱電-氧化鋁-原鋁-高精鋁板帶、新材料”產業鏈于一體的特大型企業,是世界上最大的棉紡織企業和鋁業生產企業。自2012年起連續三年入選世界500強,2014年位居279位。

  魏橋鋁電現已形成了集熱電、氧化鋁、原鋁、高精鋁板帶箔于一體的“鋁電網材一體化”和“上下游業務一體化”的產業模式,更重要的是魏橋鋁電目前仍在高速的發展之中。目前,其電解槽生產系列多達30多條,囊括所有大型電解槽槽型,包括:400kA、500kA、600kA,其中,400kA大型槽以其成熟的設計及均衡的技術經濟指標而占據主流,成為全球最大的400kA系列群。

  自2001年進入鋁業領域,魏橋鋁電僅用時十四年的創新發展便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鋁業巨頭!其發展成長經歷如表1所示,如此驚人的成長速度堪稱業界奇跡,同時也引起了全國及全球鋁業界同行的高度關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在考察魏橋鋁電時,用“五個最”來評價魏橋鋁電:“電解鋁世界單廠最大,裝備水平世界最高,海外氧化鋁項目最早,利稅在行業里最多,600kA槽型投產最快。百聞不如一見,這真是個好企業?!倍礓X董事長Oleg Deripaska更是親自率團前來魏橋交流訪問,對魏橋的創新發展模式深表震驚。

  魏橋鋁電為何能夠在短時間內發展到如此龐大的規模,其內部技術創新機制、管理理念及運營模式存在什么樣的創新性?下面將分別進行簡單的介紹。

  以技術創新為核心

  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和產學研合作

  魏橋鋁電自創立以來,始終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和中心環節,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和產學研合作,持續推動產業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首先,在集團內部挖創新潛力。即通過一線工人和技術員發現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提出創新改革思路與具體實施方案,再經過試驗-擴大-推廣,實現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并同時申報相關專利。一個典型的例子為陽極車間提出的“白極破碎工藝改進”技術,該技術不但應用至全集團所有的殘極清理中,還被國內多家鋁電解企業所采納。

  其次,重視與國內外頂尖研發機構的密切合作。魏橋鋁電于2014年與中南大學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成立“魏橋鋁電—中南大學聯合研究院”,由聯合研究院組織和實施產學研全方位合作,圍繞魏橋鋁電產業系統的各個生產環節,以生態環保與節能、信息化與智能化、資源綜合利用、裝備與操作自動化等領域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升級為主要研究內容,把魏橋鋁電建設成為在產業規模、技術裝備水平、資源運營效率和生態智能化等方面國際一流的現代超大型企業,同時還設立了“魏橋鋁電獎學金”,每年獎勵98名品學兼優的中南學子。

  在此創新思路的指導下,魏橋鋁電實現了一系列新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如局域電網、陽極殘極清理工藝、最大規模的400kA系列群、600kA特大型鋁電解系列等。而且,新的創新思路則在生產一線、設計院、科研機構里面醞釀與孵化,一旦成熟,即可大范圍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