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濟南10月23日訊(記者 馬俊驥)今天下午,山東省人民政府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大眾網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全省經濟運行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經濟穩定增長勢頭持續穩固,結構調整步伐持續加快,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民生社會事業持續改善。

  前三季度山東生產總值增長8%,全年糧食總產“十三連增”

  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穩定增長勢頭持續鞏固。全省生產總值增長8%。工業保持穩步增長,1—9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4%,41個行業大類中有38個實現增長,占92.7%。投資保持穩步增長,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300億元,增長14.4%。基礎設施投資4156.9億元,增長19.8%。消費保持穩步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39.6億元,增長10.5%。“十一”黃金周期間,我省旅游總收入達392.1億元,居全國第一位。物價總體平穩,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2%。就業保持穩步增長,城鎮新增就業102.1萬人,提前完成全年新增100萬人的目標;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4.5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95.4%。先行指標保持穩步增長,全省工業用電量增長3.4%。全省實現直接融資3349.2億元,同比增加479.6億元。企業發行各類債券296支,融資2997.8億元,居全國第二位。

  前三季度,山東全省經濟運行結構調整步伐持續加快。預計秋糧總產467.5億斤,全年糧食總產937億斤,實現“十三連增”。新解決372.7萬農村居民和39.6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工業結構進一步趨優,1—9月份,裝備工業增加值增長7.1%,比上半年加快0.3個百分點。完成工業技改投資9404.4億元,增長17.3%。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0.1%,預計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81.5%。現代服務業規模進一步壯大,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迅速,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1.2萬億元,增長20%左右。軟件信息、快遞服務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2%和41%。區域發展進一步協調,藍色經濟區五大產業聯盟聚集骨干企業300多家;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累計開發未利用地51萬畝,新增8.8萬畝。預計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西部經濟隆起帶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4%和10%左右,高于全省平均4.4個和0.4個百分點。研究制定了支持德州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意見。

  每月新登記市場主體近10萬戶,預計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近10%

  李娥介紹說,前三季度,山東全省經濟運行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深化改革匯聚形成新動能,1—9月份,村鎮銀行、民間融資機構分別達到117家和761家,“新三板”掛牌251家。新登記市場主體89萬戶,增長26%。擴大開放積極增創新優勢,實現進出口總額1750.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22.9億美元,增長8.8%;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38.4億美元,增長44.7%;優勢和富余產能境外轉移投資企業104家,中方投資39.2億美元,增長210%。創業創新加速形成新引擎,全省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22%和47.9%。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和創業園區已達到63個。

  前三季度,山東全省經濟運行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收入質量不斷提高,1—9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77.5億元,增長9.6%,占年度預算的75.5%。完成稅收收入3109.7億元,增長7.4%,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為74.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710.7億元,占預算的75.8%,是近年來同期進度最快的。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等標準,預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左右和9.7%左右。生態建設不斷加強,截至9月底,全省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分別改善15.2%、12.2%、23.2%和11.6%,“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平均為173.8天,同比增加21.4天。

  另外,前三季度,山東民生社會事業持續改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1—9月份,教育、就業社保、衛生計生等民生類支出分別增長12.8%、14.6%和16.1%。民生政策較好落實,全省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54.7萬套,基本建成25.9萬套;棚戶區改造開工47.4萬套。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在去年基礎上翻了一番,達到8.45億元。民生事業全面進步,累計投入130億元推進“全面改薄”工程,投入以獎代補資金20億元積極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職業教育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進展順利。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加強,新增養老床位3萬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