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當“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經由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發出,頓時引爆輿論。我國的計生政策走過了怎樣的歷程?對于適齡夫婦,生,還是不生?
本報記者 陳瑋




輿情二孩段子多,全民關注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終于可以讓婆婆再生一個了。”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公開,全面放開“二孩”的信息一下子占領了各大客戶端頭條,朋友圈也被與此相關的段子刷屏。
“80后”們表示“我們竟然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代獨生子女”“說80后真不容易,要養四個父母,兩個孩子”;“70后”發聲“:終于有了生活的動力”;而“60后”感慨:“過了時效的還能退錢嗎?”
好搜數據顯示,29日,關于“二孩”的搜索指數到達近3600次,而這個數據在28日卻不到600次。到了30日下午,距離“全面放開‘二孩’”新聞播出將近24個小時,段子數量仍然在持續不斷升溫。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主任朱明剛說,一旦一個事件段子化,代表了這個事件已經受到了全民的關注。而全面放開”二孩“的輿論仍然持續,說明事件成為矚目的焦點。
據數據顯示,上一次關于“二孩”的輿情高峰,是在今年3月,朱明剛分析,這次高峰應該是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所引起的關注。同時,在今年7月14日,《今日早報》報道,衛生計生委首次透露正在抓緊制定全面放開二孩的相關規定,此次報道引發新浪、網易等網站大量轉載,“全面二孩”成為網絡輿論的熱議詞,輿情高漲。
“全面放開‘二孩’之后的輿情,都是從跟自己的關系談論。比如我所在的財經群中,大多討論的是‘算賬’,比如每年出生人數會增加多少,帶來怎樣的經濟變化,GDP貢獻怎樣等。”朱明剛說。有的兒童玩具廣告商也打出了雙人上下床的廣告,而“丁克”家族和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對此并沒有太多關注。
數據女性對“二孩”反而不感冒
根據搜索數據,目前關于“二孩”的搜索,更多集中于“二孩政策”“二孩最新信息”“二孩股票”等,其中絕大多數人集中于20至39歲之間,也就是最佳生育年齡,可見不少人關注著政策的落地以及了解政策帶來的影響。
從有關二孩的搜索來看,“性別比”以及中國人口學家的搜索量逐漸升高,由此可見關注者在關注二孩政策的同時,也在關心政策出臺的背景和意義,并找尋權威結論。
在搜狐調查中,65 。 17%的調查者認為多個孩子的好處在于“孩子有了玩伴不孤獨”,而70 。 53%的調查者認為養不起,上學就業成家樣樣要命。綜合上述信息可見,人們對于“二孩”政策的思考,已經不再把“生育”當做延續子嗣這么簡單,而是更理性更現實,更多地考慮環境、經濟的因素。
此外,從關注人群的性別比來看,男性占56%,明顯高于女性。而在大象輿情研究院的統計中,男性占78%,女性占22%,男人比女人明顯更關注“全面放開二孩”。“生孩子是女人的事,為何關注多的人卻是男人?”
輿情監測顯示,不少網友表示,女性未來找工作會更加困難。有網友說,“沒生育的,可能需要兩次產檢;已育一胎,還有一次產檢的可能性;已有兩胎,倒是不休產假了,可是倆孩子事兒多,還是招男的省心。”《南都娛樂周刊》謝曉也表達了相同的隱憂:如果男人負責掙錢養家,女人生完兩個孩子出于客觀情況基本不會在事業上謀求大發展了。長此以往,女性在家庭及社會中的地位,又要倒退十年。
在女性經濟越來越獨立的時代,反而女性對于“二孩”更不感冒,女性的觀念也不再是過去的“三從四德”,“二孩”對她們來說,再也不僅僅是生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