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售問題車“不是新聞” 銷售經理解讀行業潛規則
不同的4S店,兩位顧客遇到的相似情況的問題車,4S店給出同樣的答復——修車,但最后的遭遇卻不一樣,周女士是處理無果,而劉先生,在被4S店多次約談協商無果后,準備走司法途徑的他卻遭遇了一起離奇的車禍,而被撞的位置恰恰是懷疑被維修過的地方。不管車輛存在的是質量問題還是車禍,這一切都是巧合嗎?和他們兩個有相同經歷的東營的陳女士,和周女士、劉先生的遭遇相比,陳女士幸福的多了。
陳女士的車是2015年1月底買的,買了不到一個月,她去裝飾車的時候被告知這兩個車門都噴過漆。從第一次找4S店協調開始,陳女士就走上了一條長達半年多的維權路,多次往返于位于東營西四路上的東風日產惠達專營店與家之間,但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后來,家里孩子生病,陳女士曾經在一段時間里放棄了向4S店追責。直到前段時間,孩子病情好轉,陳女士又開始維權。直到9月底,事情才出現了轉機。
通過新的銷售經理一查,問題還真出現了,陳女士購買的這輛騏達在出售前確實維修過。由于之前的那位銷售經理已經不在這里,陳女士最終和現任的銷售經理經過協商后達成了賠償條件,陳女士獲得了一萬五千元4S店代金券以及5000元現金的賠償。
陳女士的車在4S店期間究竟發生過什么呢?這位銷售經理說,他是剛接手這家東風日產4S店的工作。而這樣的車在4S店也并不少見,不管是運輸過程中出現刮擦還是在展出時被刮擦,都會在4S店修理后繼續進行銷售。
這位4S店經理說,像這樣的情況,已經成為了行業內的潛規則,一些4S店聲稱車輛維修過可能是在進入4S店之前進行維修的,那庫管的作用又在哪里呢?作為專業的汽車管理人員,一些問題車,能躲避他的雙眼而讓運輸公司擺脫交納相應的維修費用嗎?并且這些車的維修記錄,在車輛維修系統上根本也查不出來,在每家4S店,都有人專門記錄這樣的“小賬”。
問題車維修后繼續進行銷售,是眾多汽車4S店的現狀,為了防止顧客發現問題后找回,4S店也有自己獨特的手段。“所有4S店在交車時都有個交車確認單,要客戶簽字的證明,這個車你確認沒問題,只要簽字出了門,4S店任何人都不給你負責了。”
交車確認單,在4S店經理的口中竟然成了制約客戶的一個殺手锏。而對于大多數購買新車的車主來說,根本無法分辨車輛是否進行過維修或噴漆。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提一句,賣給劉先生車的那位一汽大眾濱州騰翔4S店的銷售顧問,就是因為這一份小小的交車確認單,目前已經被停職了。
問題車被顧客找回,修車,賠償已經成了4S店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但也有不少4S店抱著車主很難進行鑒定,以及取證難而拒絕賠償,在正規4S店買到問題車,想退車、換車,那更是難上加難。
以后大家買車,一定得長長眼,起碼找專業人士幫忙長長眼,否則真買到這樣的問題車,想維權,那是難上加上。而作為4S店這種隱瞞顧客進行銷售的行為,是否該有監管部門進行監管呢?當一些4S店存在的亂象集體爆發后,影響的可能不止是一家4S店的生意,而是大眾對這些品牌的汽車打上一個問號,最終受傷的還是車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