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證監會主席前

  擅于隨機應變的學者型官員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梳理發現,2011年10月出任證監會主席之前,郭樹清至少擔任過四個重要職務:國家體改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貴州省副省長,央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局局長,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

  1996年擔任國家體改委黨組成員、秘書長時,生于1956年的郭樹清正好40周歲,當時已備受關注,其在宏觀經濟學、比較經濟體制領域發表論文3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還兩度榮獲孫冶方經濟學獎。

  1998年至2001年擔任貴州省副省長時,郭樹清主導了貴州的住房改革,將存量補貼(即以前的住房補貼)由暗補變為明補,改革模式得到建設部的重視。當時全國約有20多個省份派人到貴州考察。

  2001年至2005年擔任央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局局長時,其關于國家外匯的處置思路引起關注,提出“第一考慮安全性,第二是流動性,第三才是盈利性”。國家外匯局一位工作人員曾對記者說,“外匯局局長是個壓力極大的職位,因為每天要面對幾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稍有失誤,損失就難以估量,但郭局長似乎有鋼鐵一般的神經。”

  2005年至2011年擔任建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時,郭樹清主導了建行的上市,使建行成為四大國有銀行中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銀行;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率先推動貸款投放,又在其他銀行一擁而上之時降低貸款增速,甚至甘愿放棄市場份額。

  擁有上述業績的郭樹清,被認為是一個有改革銳氣的學者型官員。有評論認為,他工作作風雖然強硬,但更擅于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