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以上學生考研為就業 真想做研究的不多

  為什么考研?回答這個問題,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而近幾年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更多人為將來就業而考研。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思曾做過2013屆本科畢業生國內讀研意向分析,結果顯示,被調查的2013屆本科畢業生在國內讀研的第一理由是“就業前景好”,約占34%;其次是“想去更好的大學”,約占29%;而“想做學術研究”的比例只占9%。近幾年,與學術碩士相比,專業碩士擴招迅猛,2010年高校開始減少學術碩士,讓位于全日制專業碩士,與2013年相比,2014年專業碩士的招生規模增加了2萬人左右,達237237人,增幅9.15%,當年專業碩士招生規模占整個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的42.36%。

  “現在選專業型碩士的學生多,因為畢業可以去醫院工作,而學術型碩士就業去向則主要是做研究或當老師,就目前社會上的價值取向看,醫生的職業要比教師更受學生歡迎。”山東中醫藥大學一位教授告訴記者,他為了吸引學生報考學術型碩士,想盡了辦法,例如推薦免試的學生如果選學術型,他就給學生一年一萬元的獎勵,“將來要培養科研型骨干,如果沒有獎勵,很可能選學術型碩士的學生會越來越少,這是很可怕的。”

  除了考試難度稍低,專碩學制短、就業好也是近年來專業型碩士報考繼續升溫的主要原因。剛剛報名2016年研究生考試的大學生小李告訴記者,他報的是教育學專碩,學制兩年,實踐比較多,看重的就是專碩的就業前景。有關教育專家分析表示,這兩年,中國將形成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總體格局,到2020年,專業型研究生比重將達到研究生總招生量的70%上下。

  研究生找工作卻被“本科門檻”絆

  雖然找工作是很多學生選擇讀研的目的,但從近幾年研究生就業情況上看,研究生找工作也遭遇學歷尷尬。在山大2016屆畢業生秋季就業雙選會上,很多企業在招聘崗位學歷要求一欄的表述更加精準,往年常出現的“本科及以上”“專科及以上”模糊要求,悄悄被“本科”或“碩士”這些更加明確的學歷要求取代。例如,濟南鍛造鍛壓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計劃招聘35人,全部標明招“本科”;中石化第十建設有限公司有7個招聘崗位,僅有兩個崗位要求是碩士,其他崗位均要求為本科。在實際招聘中,企業嚴卡學歷,明確招本科學歷的崗位就只要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來應聘都不行。

  在中石化第十建設有限公司招聘展位前,記者見到多名研究生被拒。商務英語專業研究生小劉想要應聘與其專業對口的崗位,而該崗位要求本科,研究生身份的她信心滿滿地將簡歷和專業英語八級證明一同交到招聘人員手中,讓她意外的是,招聘人員瀏覽了一遍后,又將簡歷返還給她,“同學,不好意思,你這個專業我們只要本科學歷的”。

  “想通過考研來緩解就業壓力,顯然不可能做到釜底抽薪,頂多只是揚湯止沸。對相當一部分莘莘學子來說,卻是將短痛拉成了長痛。”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說,近年來,賣馬桶的招聘美女研究生,研究生應聘當城管等新聞不斷見諸報端,雖然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但這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研究生擇業之困。

  此外,在薪酬待遇上,研究生與本科生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由原來的幾千元,縮減到現在的一兩千,甚至幾百元。據悉,為解決就業困境,教育部已于2012年明確規定,堅決限制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社會需求少的學科和專業的招生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