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去年‘雙十一’你買的很多東西到現在還沒用上,今年‘雙十一’咱能不能少買點。”“沒問題,去年‘雙十一’我有很多東西都沒買好,所以今年我準備好好買。”明天就是“雙十一”了,島城“剁手族”們為即將到來的網購狂歡節摩拳擦掌,而他們的家人很多都在叫苦連天。記者近日采訪了100名市民,其中有11名市民承認是“剁手族”,他們今年“雙十一”的網購預算平均超萬元。11人中有9人經常因網購跟家人爭吵,6人表示購物后會感覺后悔,但購物時卻管不住自己。

   囤貨沒用完“雙十一”又來了

  馬上又到“雙十一”了,家住麥島家園的鄧潔這才想起來,去年“雙十一”時“秒殺”的很多“寶貝”,整整一年了,仍然在儲物柜里壓箱底。鄧潔給儲物柜大掃除時發現,法國的品牌卸妝水買的時候雖然是半價,但也花了79.9元,快遞到家后連外包裝都沒打開。去年“雙十一”趁著打折時買的進口兒童香皂和無氟兒童牙膏,一共花了14.5歐元。去年12月初送到后,因為一時用不著,她順手就把這兩件東西塞進了儲物柜。后來兒子要用的時候,卻怎么都找不到,只好另買了新的。除此之外,去年“雙十一”網購的大棗和桂圓因為長時間壓箱底已經長毛了,散裝的堅果也因為受潮不能吃了。鄧潔粗略算了一下,這些壓箱底的 “寶貝”去年買時花了將近1000元,到現在大部分都沒法用了。不僅如此,鄧潔還發現因為 “雙十一”搞降價促銷,壓箱底的大棗和桂圓,再次出現在了她今年的網購平臺“購物車”里。“我女兒今年只有兩歲半,但我妻子這兩年‘雙十一’給孩子網購的衣服,足夠她穿到上小學了。”家住浮山后四小區的劉金迪稱,這些衣服大部分都是品牌服裝,之所以網購這么多,是因為當時正好打五折,而且滿1000元還返券。當時看著很便宜,但現在全都堆在衣柜里,很多衣服連外包裝都沒打開,孩子就已經穿不上了,只能送給同事孩子當禮物。更氣人的是,妻子覺得這些兒童服裝中,很多衣服樣式這兩年已經不流行了,今年“雙十一”還打算給女兒繼續買。

   父母額外給四千元網購費

  今年只有21歲的小孫是島城一家高校的大四學生,她準備在今年的“雙十一”好好“血拼”一把,為此她前兩個月省吃儉用,國慶長假也沒有出去旅游,而是留在島城給人當家教,到現在為止,她已經在支付寶里攢了3000元。除此之外,父母為了她的這次 “血拼”,額外給了4000元的網購費。今年“雙十一”她的主要目標是打折的品牌正裝。“馬上就要到畢業季了,父母給我4000元錢主要是置裝費,讓我買些貴一點的衣服,出去找工作面試時穿。”小孫告訴記者,自己衣柜里的衣服大部分都是運動服,不適合面試,而適合面試的正裝實體店賣得太貴,平時很少有機會穿。與其到大品牌店里被狠狠 “宰一刀”,還不如趁著“雙十一”到網店“淘”打折的經典款職業裝。除了衣服外,小孫還要買一些平時用不到的化妝品和高跟鞋,算起來7000元的網購費還不一定夠。

  7年網購13萬元耽誤買房

  說起妻子在“雙十一”網購,家住青山路百通花園的曹先生就滿肚子的委屈。他妻子是一名護士,平時在醫院 “三班倒”,下夜班休息時要補覺,很少有時間跟朋友一起逛商場購物。她主要的購物方式就是網購,尤其是到了“雙十一”,妻子網購的癮就更大了,每年少說也要花上萬元。“家里的吸塵器、掛燙機、豆漿機、酸奶機、水果原汁機都是她去年網購的,‘雙十一’期間買的衣服就更多了,光牛仔褲就買了6條。”曹先生稱,他感覺妻子有些心理失控,純粹是為了買東西而買東西,根本不考慮自己是不是需要。每年“雙十一”前后,他和妻子都會因為網購平臺“購物車”里滿滿當當的商品而爭吵。曹先生曾經給妻子粗略算了一下,結婚7年來,妻子網購花的錢少說有13萬元。“我們現在住的房子離單位比較遠,3年前我們就打算把這套房子賣了,到市南區買套新房住,但因為妻子網購花錢大手大腳,我們的新房計劃全給耽誤了。”曹先生稱。

   “銀發族”成網購新生代

  近日記者就“雙十一”網購的相關問題,通過微信和街頭采訪兩種方式,采訪了年齡在18周歲以上的100名島城市民,其中有72人表示會在“雙十一”網購,但只有11名市民承認自己是“剁手族”,此外還有3人表示,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是“剁手族”。記者發現11名“剁手族”中,女性占了7人,他們大部分年齡在24歲到40歲之間,但其中也包括1名21歲的大學生和1名68歲的老大媽。大學生小孫為今年 “雙十一”準備了7000元現金,其余10名“剁手族”的預算都超過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