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供暖首日,遮天蔽日的霧霾里,章丘“拿下”全國污染最重城市第一名。
為了改善“氣質”,章丘市壯士斷腕,搬遷“北四廠”、關閉小煤礦……目前,“北四廠”已搬遷完畢,舊址正進行生態修復,未來將從“污染區”向“城市綠肺”轉變。
搬遷重化工:
57歲的“北四廠”已全部搬遷
“北四廠”片區,是原來的明化、熱電、魯明、華飾四個企業,曾一度是章丘乃至濟南的“污染大戶”。北四廠主要生產化肥、化工、造紙和熱電,其中化肥廠規模最大,歷史最長,1958年建廠,是新中國成立后投建的13套小氮肥企業之一。
在2005年6月,章丘市對這四家企業進行整合,成立了明化集團?,F成為擁有5千余名職工、年銷售收入27億元的大型化工制造企業。從2014年6月開始,章丘市委、市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啟動了“北四廠”整體搬遷。
章丘市市長劉天東說,北四廠地處老城區北部,周圍既有居民小區,還有幾個村莊,化工行業的原料易燃易爆,北四廠始終牽動著城區居民敏感的神經,安全隱患成為人們心中的巨大陰影。而隨著城市功能的完善,大量人口進城,城市發展空間受到限制,章丘一直有“北拓”的想法,但“北四廠”的存在,制約了城北片區的整體建設。而且,“北四廠”與國家4A級景區——百脈泉公園相隔不足百米,高聳的煙筒,與周邊的美景也格格不入。綜合比較多方因素,章丘市委、市政府為加快實現工業經濟與生態建設的良性發展,痛下決心,啟動北四廠搬遷,實施企業“退城進園”。目前,已整體搬入章丘市化工工業園。
搬遷的“陣痛”:
要安置2600名員工,累計補貼2084萬元
對于任何一座城市而言,搬遷改造重化工企業,免不了會面臨“陣痛”。劉天東說,首先,企業人員的穩定是搬遷工作的核心。淘汰落后工藝、新上技術設備,必然有部分職工要轉產轉崗。集團有5000多名員工,涉及上萬個家庭,章丘必須對職工、對社會負責。通過各種努力,章丘用轉崗、內退、自謀職業等渠道,幫助2600余名員工得到妥善分流和安置。
其次,“北四廠”拆遷安全隱患多,拆遷難度大,這在章丘工業史上前所未有。拆除工程不僅有工業和民用建筑,還有大量?;飞a儲存裝置,稍有不慎,就會引發安全事故。為此,章丘市反復研究搬遷的方案和措施,通過聘請專業公司、專業人員進行專業處理,實現了全部安全搬遷。
在這次搬遷中,章丘市委、市政府在資金、土地、政策方面,可以說下了“血本”:將新廠區北部的912畝土地實施了土地流轉,并建立隔離帶。2014年底,提供甲醛、雙氧水項目用地指標193畝。2015年,為保證潔凈煤氣化項目用地,又申請到省重點項目用地指標525畝。此外,對北四廠有證土地進行了招拍掛,將國有工業用地變更為商業居住用地,土地變性拍賣收益增值部分全部返還企業。同時,利用上繳利稅的地方留成部分,全部用到企業搬遷和項目建設上,累計補貼達到2084萬元。
華麗的轉身:
昔日“污染區”要變“城市綠肺”?
大眾網記者在實地探訪搬遷的老廠區時了解到,目前“北四廠”及城北片區668戶已全部拆除,拆遷面積32萬平方米,整理建設用地800畝??粗黄吓f的廠房被夷為平地,變成了青草綠地,讓人不禁感慨,一個有著幾十年歷史的老化工企業,完成了華麗轉身。
劉天東介紹,章丘市市政府已經成立了城北片區指揮部,正對老“北四廠”區域進行生態修復和開發建設。規劃在這一區域打造集生態旅游、休閑居住、商業服務、歷史文化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目前,章丘正加快推進繡江河生態修復項目。一期工程投資約2.5億元,占地約1310畝。該項目以“再造母親河”為主旨,與百脈泉公園對接融合,通過充分延續和發掘章丘泉脈、史脈、人脈、文脈、商脈五脈文化,恢復繡江故道風貌,利用章丘特有的泉水、香稻、荷花等資源,打造富有清照文化及泉水內涵的景觀之河、文化之河。未來,這里將成為水清草綠的旅游的核心區。
這也意味著,一個昔日的“污染區”,將成為一片新的“城市綠肺”。
城市轉型:
煤炭業將退出章丘歷史舞臺
為了和霧霾“掰掰腕子”,今年以來章丘加大環保檢查力度,對273家高污染、高能耗企業實行重點監察、掛牌督辦,推動重點企業加快改造提升。華電章丘、淄礦埠村熱電廠等5家企業,已完成脫硫、脫硝、除塵設施升級改造。
煤礦開采,同樣是導致大氣污染的原因之一,這方面,去年章丘已關閉了鑫岳三號、六號和明水一號等3處煤礦,淘汰落后產能36萬噸/年。今年上半年,又對明水二號、華明、官莊、玉山等4處煤礦閉坑,涉及職工2830人,籌措資金1.15億元,將淘汰落后產能57萬噸。并協助濟南市李福煤礦籌集資金1億元做好關停工作、幫助淄礦集團埠村煤礦做好關停轉產。
從今年11月份開始,章丘啟動了東風煤炭集團轉型發展工作,三處煤礦將陸續關停,分步實施閉坑回撤,關停后煤炭行業將在章丘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下步也將把原有廠區開發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推動企業做好“地下轉地上”的轉型。
莊嚴的承諾:
以后路上看不見“撒土車”
近期,霧霾天氣頻繁襲擾,如何有效防止大氣污染防治,是濟南市民最關心的問題。然而,除了化工、熱電等企業排放造成污染外,工地和渣土運輸造成的揚塵污染也不可小覷。以往記者前往章丘采訪時,常常見到超載或者覆蓋不嚴的渣土車飛馳而過。不過今天記者走訪章丘多處工地,并未見到這樣違法上路的渣土車。
未來,章丘在“治土”方面有何良策?章丘市市長劉天東告訴大眾網記者,現在章丘所有的渣土運輸車已安裝上GPS系統,明確規定了運輸時間、運輸線路,實現了全過程、全時段監控,實行全天候嚴管超載、撒漏車輛,今年累計查處2300余車次。過去,一些過境渣土車確實存在僥幸心理。章丘市加大處罰力度,不僅罰駕駛員,也要追究運輸企業以及運貨人的責任。通過高壓“查土”,以后章丘的路上將看不見超載、撒漏的渣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