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工作這樣影響濟南

  □5年來全市義務植樹達7500余萬棵

  □已建成區域性公園和山體公園40余處

  □全市共完成荒山造林39萬畝

  □全市森林旅游年總收入達到12億元

  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程中,我市都做了哪些工作?創建工作給市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在24日召開的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劉勤作了詳細介紹。

  自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我市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領導小組,由分管市長任指揮的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指揮部。逐步完善以財政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輔助的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水生態文明市、生態園林城市有機結合起來,統籌整合建設資金和項目,5年來投入的建設資金中,市級投入50多億元,縣區級投入10億元以上,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級扶持5億多元,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達到70多億元。5年來,全市義務植樹累計達7500余萬棵,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2%。

  創建工作還突出泉城特色,構筑城市森林網絡。其中,實施了濟南森林公園、小清河生態綠廊、西客站片區和舊城改造片區綠化等重點工程;深入開展城市綠蔭行動,栽植大規格喬木22萬余株,完成裸露土地綠化1萬多畝;對全市繞城高速以內的126座山體,分年度實施城區山體綠化提升和建設山體公園,建設牧牛山公園等區域性公園和山體公園40余處。統計數字顯示,5年來,全市共完成荒山造林39萬畝,山體補植造林1.1萬畝。全市完成水系造林27萬畝。重點對境內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道路進行了綠化提升,建設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林帶,全市道路林木綠化率達到86.1%。

  創建工作還實現了“發展富民產業,實現生態經濟共贏”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市花卉苗木生產經營面積達到18萬畝,全市林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發展達30多家,全市發展林下經濟面積已達24萬畝;建成經濟林標準化示范基地47處、特色林果示范園52處,其中國家級核桃基地1處;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等森林資源為依托,實施森林旅游開發,全市森林旅游年總收入達到12億元,帶動其他產業年增加產值10億元。

  濟南將啟動郊野公園建設

  創建工作結束后,我市還將進一步優化完善城市森林布局,創新綠色發展機制,培育生態與森林文化,構建山泉湖河城林融合、生態宜居的森林城市,讓廣大市民共享森林城市建設和生態建設成果。

  我市將繼續抓好城市綠地建設,提升城區綠化品位。大力開展城市綠蔭行動,加快裸露土地綠化、街道綠化、庭院綠化和公園建設,建設綠色生態隔離帶,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抓好城區山體綠化,提升景觀效果。統籌整合國土、林業、園林資金用于28座城區山體綠化提升和山體公園建設,同時啟動郊野公園建設。加快荒山造林綠化步伐,提高南部山區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生態功能。

  抓好綠色廊道建設,提升綠化美化水平。統籌推進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綠色通道建設和水系綠化,實施科學綠化、高效造林,打造一批規模大、檔次高、有特色的綠化精品,讓廣大市民共享生態建設成果。

  此外,我市還將開展濟南黃河濕地生態保護區建設工程,提升濕地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