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具體解釋說,一方面是由于其經濟復蘇緩慢、市場需求低迷,另一方面則是由于日元、韓元、盧布以及歐元匯率的持續貶值加大了貿易風險,國外進口商以及我國出口企業均持觀望態度,使得農產品出口訂單大幅減少,其中水海產品和干鮮水果尤為突出。

  盡管我省部分農產品在國際市場占據較大份額,然而巨量背后,發展短板日益凸顯。徐俊杰表示,知名農產品品牌較少,國際消費者對我國農產品認知度不足,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以及偶發惡性質量事件和其他國家逐漸嚴格的進口標準也對農產品出口帶來負面影響。

  此外,今年10月,美國、日本、加拿大等12國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歷時5年多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結束。對此,徐俊杰不無擔憂地表示,“TPP生效后,或將影響我國農產品對東盟出口,也將擠占我省相應產品的出口份額,在TPP降低內部壁壘的同時,可能會對區外經濟體構筑更高的貿易壁壘,山東農產品出口將面臨更多挑戰。”

  為此,他建議農產品出口企業應抓住中韓自貿協定生效、中國-東盟自貿區、“一帶一路”戰略不斷推進的重大發展機遇,加快跨境電商發展,不斷拓展海外市場,同時積極向現代化轉型,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注重品牌的建設,爭取國際消費者的認知和認可,提升我省農產品的質量形象,以應對國際市場帶來的挑戰。

  據悉,2014年,全省農產品進出口427億美元,出口157.4億美元,進口269.6億美元,均居全國首位。